出生于江西农村的徐斌,1994年毕业于江西都昌师范学校,临毕业,面对发达地区的邀请,徐斌毅然选择了家乡的一所山村小学。他在日记里写道:“鄱阳湖的水土养活了我,为了家乡的教育,我要选择乡村小学,因为那里是我人生的起点”。由于师资严重不足,刚参加工作的徐斌就主动担任
可就在这一年,鄱阳湖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临近开学,洪水还未退去,教室里住满了无家可归的灾民,方圆十几里,所有的交通工具就是几只木船。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家长根本顾不上孩子入学,徐斌心急如焚,困难再大,也得如期开学。他驾着小船,在各个灾民点之间来回穿梭,学生上学交通不便,就分班设点;交不上学费,他就发动老师担保;没有启动资金,他把家里仅有的2000元积蓄全部拿出来垫付。雷山小学终于在全乡率先复课。
我愿为选择付出一切
学校工作刚刚走上正轨,徐斌又把心思放在改善办学条件上。雷山小学过去一直饮用河水,既不安全,又不卫生,他想方设法争取到一笔资金,为学校打水井,由于地质条件,水井打到12米还未出水,打井工人要求加200元工钱,他一听急了,便下去看个究竟。谁知就在差一米多返回地面时,绳钩脱落,他重重地摔到井底。
厄运就这样无情地降到一个年轻人身上。经医生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脊髓神经损伤和排泄系统障碍导致肾功能衰竭引发尿毒症,这是目前医学尚未攻克的顽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面对病情,徐斌没有被压跨,他在日记里写道:“或许我的命运就这样延续,但最令我挂念的是与我朝夕相处的孩子们。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我愿在有限的时间里为我的选择付出一切。”病情一见稳定,他就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要求回到学校任课。在教育部门的照顾下,徐斌如愿以偿,挂着尿袋重新站在了乡村小学的讲台上。
在讲台上与生命赛跑
重新站上讲台,徐斌深切地体会到时间的宝贵,他吃住在学校,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身上挂着尿袋,生活十分不便,但他从未耽误过一节课。他先带低年级,后带毕业班,不仅上课,还积极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越排越紧,任务越挑越重,但是我却感到无比的轻松,或许是上帝给予我教育的机缘。”徐斌在他教学日记里写道。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他多方查阅资料,反复设计修改,摸出了一套数学课堂生活化、生活情景数学化的路子,在数学课中设置了“今天我当家”、“大家比一比”、“探索无极限”等环节,把课堂办成孩子们求知的乐园。几年来,他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生活化教学的经验迅速在当地村小学推广开,去年参加全县首届说课竞赛,获得了一等奖。
与学生在一起,徐斌在病床上自学,感到充实和快乐。而时时与病魔抗争,使得他对生活的艰辛有着特别的感受,只要学生有困难,他总是尽力帮助。没钱交学费,他先给垫上,没有本子写,他掏钱买来。尽管因治病家里十分困难,但几年来他每年都花三四百元钱自费订阅《中国少年报》、《小学生报》、《小学生时代》等七八种报刊杂志,供同学们课外阅读。
为了不断充实自己,徐斌以惊人的毅力参加了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中文大专和生物本科文凭,并有几十篇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其中《“三心二意”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获当代教学成果一等奖。常人能够做到的,他毫不退缩,常人难以做到的,他要拼搏到底。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苦我累但我快乐,尽管病魔随时会中止我的生命,我也要用最后的笑脸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