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教育部近日宣布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全面改革的消息后,北京语言大学英语教育中心主任高明乐教授的感受是:“说了好多年要改,现在总算改了!”的确,关于这项改革议论有很多年了,此番推出,真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从1987年实施至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成为我国最普遍最权威的英语水平考核标准。多年来,这项旨在测试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服务的考试,在教学效果上不尽如人意。同时,它还被附上了其他一些功用,比如是学生毕业的一个门槛,就业的一块敲门砖。因此,这项考试的改革备受关注,也透着一份艰难和曲折。
告别“哑巴英语”的宣言
改革首先瞄准了目前最为人诟病的“哑巴英语”。此前,只占卷面分数1/5的听力部分往往被许多人“钻空子”,因为大多数题都是多项选择,只要阅读和作文掌握好,即便在听力上瞎猜,考过的可能性也很大,于是放弃听力的学习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事实上,“哑巴英语”早就成为英语四六级的代名词。
为了脱掉“哑巴英语”的帽子,配合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改革后的考试卷面设计参照了TOFEL的标准,总分值为710分,听、说、读、写每一部分的得分都会单独显示。其中,听力部分增至和阅读并重的分量―――35%,并增加了大量的主观题型。
这样的改革受到了同学的欢迎,但是有不少人在赞成的同时,对具体做法表示质疑:“北京当然没问题,但那些二三级城市的学生怎么办?也许他们一辈子见不到一个外国人,也交流不了,他们只需要阅读写作能力就够了。加重听力对他们来说有必要么?”北京大学的高同学担忧到:“改革是好的,只是时间过早。”
虽然意识到加重听力的后果可能不一,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王海燕副教授依然对听说能力的必要性表示了强调:“作为一门语言,会交流才是根本。语言教学分为两大块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是掌握语言技能的前提,但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掌握技能,像之前那样把语法、词汇之类的语言知识拿出来单独考,有什么意义呢 ”
挑战合格书后的“潜规则”
尽管教育部没有明文规定,但这样的现状是人们心照不宣的共识:在大多数高校,没有四级合格证就拿不到学位证书和毕业证;没有学位证,就少了求职的“砝码”。除此之外,在很多高校,四级成绩还与学校教学质量、教师职称评定甚至福利待遇都挂上了钩。于是,在许多大学就有了这样一个现象:大二下学期整个一个学期被当作英语四级的“攻坚阶段”,师生集体备考,正常的英语教学则被抛在一旁。高明乐教授无奈地表示,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以一门考试为中心,是极不科学的。
改革后,四六级考试将取消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同时,四级合格与学位证挂钩的权力被明确强调“下放到各个高校”。没有了统一的合格线,意味着“四级与学位证挂钩”的“潜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将被打破,高校和学生甚至用人单位都会有更宽阔的选择余地。但也有一种说法,是改革后的英语四级可能处于更复杂的境地 学校面临着是否还将四级与学位证挂钩的重新选择;而学生则关心划不划及格线、如何划的问题,一位何同学说,“会不会换汤不换药?没了60分,还不是会有新的及格线,说不定更难呢?”
“学校应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英语合格要求”,北京理工大学教导处副处长严达远说,他明确表示,大学英语四级将依然作为北京理工大学生毕业的衡量标准之一。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童远鹏对改革的前景表示了乐观:“现在听力有听力的分数,阅读有阅读的分数,用人单位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一看成绩单就知道了。”
华丽的外套还是朴实的工具
很显然,改革之后的四六级英语考试会在教学上更契合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也会调整学生英语学习的结构,但却并不能从此脱离它之前所扮演的角色,毕竟,目前中国的社会需要这样一个英语考试标准来作为学校和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标准。
有关专家指出,作为盛行的标准之一,无论四六级以何种评价方式出现,它仍会是毕业生就业的门槛。对此,一些同学表示并没有什么不妥,认为符合社会的形势。“本来就是应该的,你说你英语怎么好,难道用人单位会一个一个听你去说呀 你总得拿出个证明来证明你有那个本事吧。”烟台大学的赵同学说。在本科四年中,赵同学将四六级考试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并顺利完成了大二过四级、大三过六级的目标。这种心态也是为何每年四六级考场上会有那么多拼搏的考生“前赴后继”,乃至大批社会人士也争先恐后地涌入考场的原因。连续三次被挡在六级合格线之外的本科生吕同学表示,他依然会再去“攻坚”六级考试,这样表态的在记者采访的同学中占了一大半。
英语级别是毕业的“通行证”,是求职的“砝码”。但是在过了毕业关,求得了职位之后,英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很多人在工作中用不到英语或是很少用到英语。许多同学表示,考级是为了“跟风”,即使它在将来的工作中用处不大。从这个角度上看,如何使英语回归为朴实的工具,是我们全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而这样的重任不单是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就能够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