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

2005-04-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

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局长。曾在北京市规划局、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等单位主

持工作,长期致力于城市规划中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2002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局长工作岗位上,积极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3月22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获得美国规划协会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简称APA 授予的“2005年规划事业杰出人物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美国籍人士。APA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非政府专业规划组织,在规划界享有盛名,拥有美国和世界各国的34000余名会员。“杰出人物奖”是颁发给为城市规划做出特别贡献的政府和规划专业人士,以往只授予美国政府的主管官员、参议员等,今年是首次颁给外国公民。

记者:首先祝贺您获得美国规划协会“2005年规划事业杰出人物奖”。我了解到,此奖项今年的候选人中不乏加拿大住房与社会发展部长、英国住房大臣等多位有力竞争者。您认为APA为什么要将此项规划业的殊荣授予一位遗产大国的文物局长?

单霁翔: 对于APA授予我“2005年规划事业杰出人物奖”,我深表感谢。我认为,这不仅是对于我个人多年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记者: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您作为一名建筑师和注册城市规划师,20多年来始终从事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工作。请谈谈城市规划与遗产保护之间有何关系?

单霁翔: 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城市规划是一项前瞻性、综合性和战略性很强的工作,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文化遗产的生存关系重大,而每一处文化遗产的兴衰又都与广大民众的长远利益息息相关;同时我还体会到,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一项简单的、短期性的修建行为,而是高层次的、长久性的文化活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通过城市规划将其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的各个层面,使更多的文化遗产得到应有的保护;城市规划也需要通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使自身得以完善并达到应有高度,实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根本目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今天的城市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建设既要展示现代文明的崭新风貌,又要突出文化城市的高雅品位。

记者: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的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使城市成为一个民族的记忆载体。现在,城市规划应更加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破坏现象又屡屡出现。

单霁翔: 是的。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有了这样的共识,就必然引发人们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竭力保护原有文化传统与特征的渴望与努力。如果我们不是将“功能城市”与“文化城市”相对立,如果我们在历史性城市的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文化特点,将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作为城市形象的基础,文化遗产就不再被看做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中无可替代的重要财富,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

记者: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问题也接踵而至 单一中心的规划布局,造成历史性城市的中心区功能过分聚集,导致交通、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状态愈发恶化;不少城市的规划设计抄袭趋同,追求大规模建筑群和大体量建筑物,导致“千城一面”,一些历史性城市和街区,正在被庞大的新建筑群所淹没;旧城开发造成“建设性破坏”;建筑设计缺少文化内涵,建筑的民族传统、地方特色不断失落;不合理利用造成文化遗产伤害,日益加剧的“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严重影响了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

单霁翔: 一位哲人说过 了解过去的一千年,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今后的五百年。不幸的是,正如你所说,处于强烈发展激情中的城市,包括众多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历史性城市,都无一例外地以规模化和形式划一的模式,扩展着原有的城市规模。于是,它失去了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区别,失去了其固有的文化特征,也失去了这个城市的“根”与“魂”。

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这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失去记忆的城市无论如何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城市。如果仅仅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城市的文化价值,必将极大地影响“文化城市”的生存,属于“文化城市”重要载体的文化遗产就无疑会受到威胁,传统文化和特色的消失也就势在必然了。城市规划当然要考虑功能与发展的问题,但不是惟一要考虑的问题。

记者:也就是说,不应该把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对立起来。

单霁翔: 对,我们期待在城市规划师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将城市发展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关系处理得更加和谐,建立起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依赖的协调关系。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失忆”现象,今年的“两会”上,您提交了一份关于北京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腾退整治工作的提案,这是不是给北京市提了个醒,并给他们“恢复记忆”支了个招?

单霁翔: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别位于古都北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独具特色地反映着北京明清都城建设上的规划理念及全城总体布局的设计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文物建筑都先后为大量住户及单位所占用,其保护范围内存在着数量众多的违章建筑,已严重影响到这几组文物建筑的整体保护,破坏了历史坛庙建筑的传统景观,给文物整治维修工作造成障碍。

记者:我们都看到了,天坛外坛西北角,整体占地4400平方米,设置了某电台13组高约50米的天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天坛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竟然存在破坏整体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在考察天坛时,对此提出了质疑。

单霁翔: 是的,国内部分专家也已对天坛的保护状况多次提出警告。世界遗产委员会在2003、2004连续两年明确要求我国政府努力保护包括天坛在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及周边环境,加强对缓冲区的保护,评估和修订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现行管理计划以确保长期的综合管理。地坛、月坛和日坛也都存在着部分古建筑、甚至是核心建筑被某些单位占用的情况。

记者:据了解,规划中的奥运公园,有一块地是准备建“国家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的。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单霁翔:我国的文化遗产大致分成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大类。前者如书画、器具等,多收藏展出于现有的2200多座博物馆中;而后者如遗址、石窟,目前的展示方法、手段还相对落后,限制了对它的研究、利用。“中国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就是采用数字化展示手段,结合实体模型、专题展览等形式,更多地展示不可移动文物。建成后,它将是我国文化遗产信息最丰富、展示手段最先进、服务最广泛的国际一流的新型国家级标志性文化设施。这一项目不仅填补了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空白,而且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先进性。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待国家发改委立项后,“中国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便可进入建设阶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