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政党并非自古有之,而是人类文明进步和近代社会阶级斗争发展的产物。作为代表一定阶级利益、为某种政治理想和抱负而奋斗的政治组织,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社会的需要。自1679年在英国产生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以来,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此间,众多政党陆续登上政治舞台,有的发展壮大甚至长期执政,有的盛极一时却又很快灰飞烟灭,更多的则昙花一现。历史表明: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先进性,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
与其他政党相比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更为真实、彻底、持久。政党的先进性不是自封的,而是通过是否适应和推动社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体现出来的。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代表,由于阶级本性的局限,它既不可能长期顺应时代潮流,也不可能彻底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它的先进性是有限的、短暂的,当它不能继续体现时代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时候,就失去了先进性和存在的合理性。与此相反,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是以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基础,是以科学理论和进步纲领为指导的新型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突出表现为它忠实地反映和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自觉地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创立一百五十多年来的历史表明: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
党的先进性决定着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如果不注意加强自身建设,原来先进的政党也会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甚至走向反动。一个政党一旦失去了先进性,也就丧失了生命力,就会被历史所淘汰。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本质上具有先进性,如果其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重大方针政策能够与时俱进,就能始终引领时代潮流,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之际,正值中国革命屡遭挫折之时。虽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为世界所罕见,但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愈挫愈奋,因而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从一个局部的、被打压的政党,到成为掌握全国政权和国家民族命运的政党的历史性转变,并且以其杰出的智慧、胆略和治党治国才能,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中国社会多种政治力量较量中脱颖而出,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保持着先进性,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先进性是一面旗帜,它能够引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奋勇争先;党的先进性是一种精神,它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开拓创新,勇往直前;党的先进性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能够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之源。
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八十多年的历史表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抓好党的先进性建设。
党的先进性的核心内容,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抓住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党才能始终坚持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企业职工已经由800多万人增加到2亿多人。同时,工人阶级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日益提高,先进性不断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同时,由于我们党同时肩负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因而党既要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要为全体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代表中国人民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党执政的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其执政使命就是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思想理论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牢牢抓住先进性建设,党才能始终坚持科学的思想理论,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是贯穿党的各项建设的中心环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正确开展党的领导工作的决定性条件。如果理论混乱、思想涣散,行动上就会各行其是,党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才是抓住了党自身建设的中心环节。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党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不仅如此,我们党还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进行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党风、政风的好坏,事关人心向背,进而深刻影响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兴亡。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并且是一个拥有6800多万党员的大党,它拥有调动全国人、财、物等资源的大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领导职务大多由共产党员担任。能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直接关系到我们党能否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高度重视拒腐防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必须看到,我们党拒腐防变、抵御风险依然任重道远。如果治党不严,作风不正,组织涣散,脱离群众,腐败蔓延,那就必然危及党的执政地位,甚至导致亡党亡国。因此,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长期执政,就越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的实际行动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在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考验,党的先进性建设任务更为艰巨。党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它必须依托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最终要靠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仅是哪一级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的事,而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共同责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应当居安思危,增强执政为民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本领,自觉地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要求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牢固树立共产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特别注重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集中概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丰富内涵,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要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注重把握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惟其如此,才能深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全局性、前瞻性的思考,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领导水平。
党的先进性同党所处的时代和所要实现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联,并在实现党的历史任务中得以锤炼和体现。只有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能力和具体本领,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的先进性才能得以保持和发展。我们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到当代世界发展的大势中来思考,放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中去衡量,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实现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中进一步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当前,广大党员应当积极投身于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要求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