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山西省万荣县光华乡王胡村的农民王衡因发明了“BR型增强防水剂”及地下水害处理新技术而解决了“地下水害”这一世界性难题,于日前荣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成为我国亿万农民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见4月7日《光明日报》 他的成果已在京九铁路、葛洲坝、三峡大坝等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国家技术发明奖,是一个份量很重的奖项。一个小学尚未毕业的农民拿到这一奖项,实在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在此,笔者除了要对王衡表示热情的祝贺以外,心中也不免感到苦涩和欣慰。
报道中说,王衡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资金短缺,技术匮乏,同事嘲笑,有关部门阻挡……这一切其实都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虽然报道并未展开有关详情,但有一种社会舆论则是可以猜想得到的 你一个农民,想搞科学研究,想解决世界性难题,岂不等于要骑着自行车上月球 君不见,早有权威人士断言,民科“不会取得有任何科学意义的成果”,更何况一个连小学学历也没有的农民呢。试想,一个既得不到资金资助,又没有从事研究的基本条件的人,一方面要开展研究工作,一方面要抵挡各方面刮来的冷风,该是一幅何等凄楚、何等苦涩的图景啊 王衡是好样的,他没有在困难面前止步,没有在嘲笑面前低头。他成功了。这一成功击碎了某些权威人士关于民科不会有所作为的论断,使那些嘲笑他的话变成了嘲笑者的自嘲。但愿王衡的成功能使那些视民科如粪土的人吸取一点教训,端正一下对待民科的态度,不要再使自己在事实面前陷入尴尬的境地。
王衡的成功也使人们感到欣慰。我们看到,承认客观事实、支持新生事物、鼓励科技创新毕竟是科学家的可贵品质。面对王衡的发明,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洪伯潜等6位工程防水专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联名推荐他申报了国家技术发明奖。论学历,论科技知识,论学术头衔,洪伯潜等科学家无疑是权威,但他们却没有农民不可能搞科研的偏见,而是实事求是,唯才是举,既使王衡得到了应该得到的荣誉,也使王衡的成果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在此,我们应该对洪伯潜院士等的伯乐精神表示敬意。还有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评委们,是他们不以学历论英雄的眼光与心胸促成了王衡的获奖。
时代进入了21世纪,封建的门阀观念、等级观念早该扔进垃圾箱了。在党和国家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已迎来了科技发展的又一个春天。王衡的成果是这个春天的一朵报春花。他成为我国亿万农民中获取国家科技奖“第一人”的事实,已充分证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了“第一人”,难道我们没有理由期待着第二人、第三人,乃至第一百人、第一千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