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多瓦共和国是位于欧洲大陆中部的一个内陆国,人口428万,面积33800平方公里。1991年8月27日,摩尔多瓦宣布脱离苏联独立。日前,记者来到这里采访。
1991至2001的10年间,摩尔多瓦经济持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人均月收入不足30美元,算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就连首都基希讷乌市也呈现出一片灰暗的萧条景象
经过4年的努力,摩尔多瓦经济已经从低谷中走出,并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2004年,摩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7.3%。至此,摩经济已经连续4年保持快速增长,年增幅在6%以上。与2001年相比,摩尔多瓦2004年的财政收入翻了一番,这一成就在东南欧地区尚无先例。与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同步,摩尔多瓦居民收入也增长很快。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摩职工平均月薪仅为30美元。据摩共中央书记斯特潘纽克介绍,到2004年底,当地人均月收入已上升到100美元。
变化不仅仅反映在数字的增长上。从飞机旋窗向下眺望,摩尔多瓦的山川如此秀美 在田野中点缀着座座多姿多彩的农家小院,就像是一幅浓郁的欧洲风情画。从机场进入基希讷乌市的一路上,式样别致、颜色各异的小别墅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伫立在基希讷乌街头,车水马龙,那些前苏联生产的“伏尔加”、“拉达”小轿车已逐渐退出,奔驰、宝马、大众、雷诺成了主力车型。除了服装的款式、质量以及街道的平整度、建筑物粉刷与西欧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外,实在已感受不到是置身于“欧洲最穷”的国度。
谈到这种变化,大多数民众认为,这首先得益于2001年以来摩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恢复经济增长的政策。执政之初,摩政府就提出“恢复经济、振兴国家”的口号,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通过改革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鼓励外国企业在摩投资;注重社会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强调依法治国和严惩腐败,打击犯罪,因此,摩共在腐败问题上被抓到的把柄不多;顺应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意,反对在德涅斯特河左岸实现“联邦化”的方案。
当然,基希讷乌市郊房子越盖越洋气、汽车越买越高级,离不开摩尔多瓦近百万人在国外打工这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据官方数字,国外打工者每年从国外寄、带回的钱超过8亿美元,超过了摩国家年预算收入的5亿多美元。
经济状况的持续好转让人们对摩共充满了信心。在今春举行的新一届议会选举中,尽管失去了俄语选民的支持,但摩共仍旧赢得超过议会半数的56个议席。摩共主席沃洛宁再次当选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