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他“钻”出了一片技术“新天地”

2005-04-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我有话说

他属于这片天地,隆隆的机车欢快地运转,工人们和他亲热地打着招呼。全厂2500名职工,有人不认识董事长,但没有人不认识这位整天与机器为伴、被公司特聘为主任工程师、月薪8000元的“邓工”。从一名普通中专毕业生成长为新世纪全国首批7个“能工巧匠”之一,年仅36岁的常州黑牡丹集团一线工人邓建军成功的奥秘在哪里?

邓建军的工作台上,放着厚厚一叠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多年来消化洋设备、技术创新的资料和心得,总计达20多万字,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成为工友们的“活辞典”。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邓建军参加了自学考试。他先后通过了微机及应用大专、计算机及应用本科的考核,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自考生。他先后自学了《VB6.0数据库编程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等200多册专业书籍,垒起来有二人多高。外文资料曾使原本只有中专水平的邓建军犯难,英语、德语成了他的主攻目标,经过几年刻苦学习,邓建军终于能在大型国际展览会上直接用英语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在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邓峰眼里,父亲是个“懒惰”的人:“有时我央求爸爸和我下一盘围棋,他却只顾埋头看书。”妻子姚群告诉记者,家成了邓建军的“临时宿舍”。染浆联改造那会儿,他整整三个月没回家吃饭。“但爸爸有空就给我们做饭,他的拿手菜是炸鸡腿和鲫鱼汤”,小邓峰告诉记者。同在“黑牡丹”工作的姚群对丈夫的付出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厂子是我们的‘大家’,‘大家’兴旺了‘小家’才有盼头”。

由于黑牡丹集团90%的机器设备都是进口的,而线路板是机器设备的关键部位,一旦掌握就等于解剖了机器的全部“神经”,处理起故障来就轻松多了。于是“解剖麻雀”成为邓建军的攻关着力点。邓建军拿着放大镜,一笔一笔地绘制草图,一晚上干下来,眼睛花了,就用湿毛巾捂一会儿。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厂里1000多台(套)机器设备,不管出了什么问题,他看一眼准能把毛病说个八九不离十。

“有问题,找邓工”,成了厂里工人们的口头禅。工人们爱找邓建军修机器,不仅因为他“技术棒”,还因为他“态度好”、“随叫随到”。前织车间值班长陈亚英告诉记者,十年前的一个夜晚,邓建军与足月临产的妻子途经公司取生育证时,正碰上高速整经机发生故障停车,他拉过妻子轻轻安慰了几句,便将她托付给陈亚英帮助送医院,自己投入了抢修,直到深夜12点整经机正常工作了,他才匆匆赶往医院。

在抢修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的邓建军,开始大胆给洋设备“动手术”。从德国公司进口的清梳联合机,由于采用的是直流控制电动机,该机器稳定性差,价格过于昂贵,邓建军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地用交流变频器调速代替了原来的直流调速,不仅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也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

刻苦钻研,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成就了邓建军精湛的技艺。2004年,他被江苏省破格评定为“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他告诉记者 “现在我们用洋设备生产牛仔布,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用‘中国制造’的设备,生产全世界最漂亮的牛仔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