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总理许塞尔(右)在访华前夕接受中国记者采访
奥地利,一个人口800多万的国家。奥地利人与中国人接触时,一个少不了的问题是:中国人对奥地利了解吗?我们告诉说,奥
近日,记者借采访奥地利总理许塞尔赴维也纳之机,实地感受了奥地利及奥地利人。
在这个典雅、艺术而又现代的“永久中立国”里,凭短短数日是不可能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但由于日程安排紧凑,我们可以接触到政府高官,也可以与陵墓护墓人交谈,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在我们“空白”(从未去过奥地利)的脑海里浓缩的是全新的印象,这也许让我们的神经特别敏感,从而在短暂的时间里得到深凝的几点感受。
一股厌美的暗流在涌动
在维也纳市中心著名的霍夫堡皇宫门前的广场上,巨大的铲土机正在忙碌,皇宫门前两座骑马青铜雕像已经被巨大的“砖墙”整个罩起来了,广场上的绿地有几大片正在开垦成“良田”。奥地利朋友告诉我们,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这里正在重现广场的战时场面。在二战末期,随着美军轰炸日趋严重,为了保护广场上的这两座雕像,维也纳人用砖石将雕像整个包起来了。广场的绿地当时也辟为农田,种植粮食和蔬菜以接济无家可归的难民。说到这里,他们愤愤然地说:“苏联红军解放了维也纳,他们在包围维也纳时,炸弹除了投向军事目标外,并不乱扔,而美国的飞机却将炸弹乱扔,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毁于一旦,许多无辜的人死于非命。所以,维也纳人对苏联红军是抱有感情的。我们看到在维也纳黑山广场的苏联红军纪念碑上,苏联红军士兵的雕像已经整修一新,金色的钢盔在阳光下灼灼生辉。
萨尔茨堡市距维也纳290公里,是莫扎特的故乡,城内的萨尔茨堡大教堂是萨尔茨堡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于10世纪。我们参观时,导游告诉说,这处宏伟的建筑曾三次毁于战火,最近的一次毁于战火是二战末期。这位年轻的奥地利人指着教堂的穹顶对我们说,这个穹顶当时被美军的飞机炸毁了。当时战争已经进入末期,苏联红军已经打到了萨尔茨堡,美军的飞机也赶来轰炸,在惟一的一次空袭中,炸弹就击中了大教堂。本来这处教堂是完全可以避免毁于战火的。
美国好莱坞明星施瓦辛格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相当熟悉的,当我们问奥地利人是如何看待他时,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许多奥地利人不喜欢他。奥地利新闻局的蒂姆曼博士脸上现出不悦的表情,深深的蓝眼睛透出蔑视的目光。他说:“我不喜欢施瓦辛格,他不代表奥地利人。施瓦辛格在奥地利长大,并且使他成名,现在他成为美国的州长,却忘记了自己曾生长的奥地利。现在奥地利的电影、电视剧、轻音乐充斥着美国文化,甚至连《音乐之声》这部关于奥地利的美国大片唱的都是美国歌曲。”老蒂姆曼越说越激动。
“毛泽东还被认为是伟大的人吗”
在维也纳一处有300年历史的面包房里,奥地利科研文化部局长卡明斯基教授和当地最大报纸的主编科特博士请我们吃饭。在幽暗的烛光下,大家围坐在写满历史的厚重条木桌边,中国,成为整个晚宴的话题。
尽管我们坐的地方距离中国超过7500公里,但奥地利朋友对中国国内发生的事情,其熟悉程度、关注程度让我们惊讶。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的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国的“三农”问题、中日关系、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与稳定等等都是他们关心的话题。与其说我们采访他们,不如说我们成了中国情况的介绍者。
随着我们将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国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等,一一尽我们所知向他们道来时,这些外国朋友关注地听着,在点头的同时不断地深究细问。
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奥地利人上自总理下至普通官员,每每谈起来都表示难以置信,其中最主要的疑问是中国的这种快速发展还能持续多久?他们问我们最多的是中国政治制度与市场经济是如何和平共处的?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奇特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秘诀何在?在场的蒂姆曼博士说,他们不愿意看到俄罗斯现象在中国出现。莫斯科的富翁比纽约还多,伦敦最昂贵的地产大多被俄罗斯人买走,而普通的俄罗斯人生活却很拮据。蒂姆曼说,他听说中国也出现了两极分化问题,担心俄罗斯的现象在中国出现。说到这里,他还特别问到,中国现在还认为毛泽东是伟人吗?当我们给予肯定的回答时,老蒂姆曼说,我也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全程陪同我们的蒂姆曼博士没有来过中国,也没有到过亚洲,美国去过许多次。在我们就要回国时,他感慨地说,近年来中国人到维也纳的越来越多,他先后接待过不少中国代表团,感到中国越来越开放,中国人也越来越国际化。此次来采访许塞尔总理的几位中国记者,有的很年轻却在美国受过教育,有的长时间在西方工作过,还有的走访过许多国家。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从你们身上感受到中国的进步。祝中国好运。(摄影马晓毅)
霍夫堡皇宫门前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