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结束的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评选中,陕西师范大学榜上有名,该校成为全国为数不多两次获得这项殊荣的高校。
1989年毕业于该校化学系的王育华,中国藏族第一位留学博士,现任兰州大学先进功能与环境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多项重大科研项目;1985年,杨毛措以优异的成绩
陕西师大是全国最早开展民族预科教育的五所高校之一,自1980年设立民族预科部以来,该校培养了4000多名少数民族人才。目前,陕西师大仍有从预科到本科、研究生多个培养层次的少数民族学生1500多人,覆盖37个民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2%。
在陕西师大,扶助和救济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20多年来一直是校园里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据了解,目前,该校贫困生占全校学生的34%,其中50%左右为少数民族学生,而其中超过40%来自于偏远、贫穷、落后的西部山区,他们不仅无力缴纳学费,连维持起码的生活都十分困难。而在陕西师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关爱、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已蔚然成风。少数民族特困生不仅按照国家规定减、免、缓交学费,他们还得以优先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岗位。学校专设“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奋发有为助学金”以及“骏马奖学金”等奖学金和助学金,还每年从事业费中划拨7万元,设立专项困难补助,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度过难关。因而,20多年来该校没有一位少数民族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
历史文化学院2001级哈萨克族学生达吾列提,来自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为了供他和妹妹上大学,父母因为借高利贷,经常面临债主的催讨和逼迫。自尊心极强的他没有声张,而是暗自准备退学。学校了解到他的困难后,不仅为他减免学费,而且发给他“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助学金”。三年来,在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下,他勤奋学习,进步很快。每当他谈起这些,感激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深入细致的济困助学工作如涓涓细流、如和煦春风、如温暖阳光,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到了一代代少数民族学生的心头,也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出现了 入党的多、当学生干部的多、考研究生的多 的可喜局面。10多年来,陕西师大共获得陕西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模范单位、第二届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各种荣誉100多项。陕西师大领导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更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青春在阳光下闪耀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