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散文家王安石在瓜州(今镇江)留下了“京口瓜州一水间”的名句,如今这“一水间”的历史随着润扬长江大桥的通车而被改写。2005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由悬索桥和斜拉桥组成的特大桥梁―――润扬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润扬长江大桥的通车刷新了我国桥梁史的8项纪录,代表了目前我国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桥名之争,一“通”百通
据了解,此桥最初并不叫“润扬长江大桥”。当初取名时因为大桥连接扬州和镇江两个同一级别的城市,有关方面便提议各取一字,称为“镇扬长江大桥”。扬州方面不同意这样叫法。后有人建议叫“扬镇长江大桥”,可镇江方面也不乐意。就在取名处于尴尬之时,有人提议,镇江在古时也称润州,干脆取润州的“润”和扬州的“扬”组合成名,于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桥名就这样尘埃落地。
2000年镇江正式被划归苏南后,充分利用了250公里长江岸线的沿江优势,经济在稳步增长。而地处苏中的扬州也结束了“地无寸铁”的历史,伴随着铁路的正式通车,2004年工业完成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由全省第11位跃居第5位。但是这两个城市对于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来说,综合实力排名并不居前,两个城市都在各自谋划自己的出路。如今,润扬长江大桥的全线开通让这两个城市成为“双子城”,桥名之争也一“通”百通。
苏南苏北,不“通”则“痛”
据了解,在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通车前,长江400公里的江苏段上只有一座南京长江大桥和12个渡口,天堑的阻隔造成了江苏南北经济的落差,形成了“土地人口南三北七,经济总量南六北四”的状况。
面对天堑,江苏人痛定思痛,于新世纪初提出了以“苏南为龙头,拉动苏中,带动苏北”的发展理念,而跨越长江是第一步。于是随着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润扬长江大桥等一系列大桥的建成,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的产业、技术、资金开始向北岸转移,苏北的能源也迅速向苏南流动,苏南苏北经济互补所形成的共赢局面初见端倪。
大桥经济,城市发展的契机
据介绍,目前从湖北宜昌至入海口2600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已建和在建的长江大桥共有54座,交通部规划在2020年前再新修60座长江大桥,“大桥经济”以其锐不可挡的优势成了许多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有关经济学家表示,大桥经济的作用更在于它是一种开放性经济,大桥的建成使得人们有了更为直接和迅捷的对外开放通道,加速了信息和资源的流动,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仅以江苏为例,长江上飞架而起的一座座桥梁把长江以北地区和沪宁、沪杭等高速公路紧密连接起来,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向浙江、上海、皖南方向流动,同时长江以南地区的物流也大量涌向北方,大桥给沿线地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