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很快,但却没有像其他行业那样,出现过百亿元规模的旗舰式企业,总的状况是整体产业规模不大,超过10亿产值的企业寥若晨星;其次是慢、散、乱、小、层次低;三是中医药产业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中医药的发展症结何在 一是缺乏自信,失去自我,一切市场认知、政策、产业模式、创新方向都以西方标准衡量自身;二是没有按中医药自身规律与特点找到中医药产业化之道。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中医药产业难免学步邯郸:
1、现代西方制药产业模式束缚我们的思维模式。西方制药企业发展的逻辑前提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医与药是可以分离的;而中医药是以辨证施治为前提,是以哲学和医学感悟深度,以及个性化为前提的,医药是不能分家的。在中医药产业化过程中,如果不能包容甚至彰显这种个性化,则不能道法自然与天地同行,想做大产业难免是白日做梦。
2、在创新上不遵循中医药的规律和特点。中医药与其他所有行业不同点在于一是以文化为核心,一是以技术作为标准。中医药的困惑、难题,就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导致了观念的水火不容,进而导致企业在市场拓展和新产品开发上的混乱和迷茫。而实践证明 疗效就是高科技
3、在市场运作上,摹仿处方药的销售和OTC 非处方药 的模式。OTC方式的本质也是一条医药分家的道路,中药OTC市场怎能做大。
4、市场基础及市场环境都对中医不利。若只从技术及西医标准的疗效要求去开拓市场,不用中医自身文化去培育市场,不把中医的优势展现出来,等于是舍本逐末,适得其反。
5、中医药企业家大都是边缘化心态、弱势心态,甚至更多的是自卑、迷茫心态。这种心态来自市场的艰难,来自行业的歧视和偏见,来自中西医之争及中医自身之争导致的对创新无所适从的迷茫。因为这种心态,许多中医药企业和企业家半道转行;因为这种心态,中医药在产业化过程中想进入主流,想被西方科学承认,因而急切地把西医西药的标准和西医西药产业的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
中医药目前不强大,不是中医药本身不强大,而是中医药产业不强大。惟有产业化才能最大限度彰显中医药的疗效优势,才能有足够的资金再投入,使中医药产业不断强大,这就是主流,就是标准。
中医药突围的核心是中医药产业的突围。首先要树立民族自信心。没有民族自信,就会导致对中医药评价的失误,导致产业化、现代化道路选择的踌躇;没有民族自信,就缺少自主承当精神,就会陷入西方思维范式的旋涡不能自拔,用西方医学的软刀子进行自杀式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首先应该是民族自信心的重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振兴。
其次是坚持中医药之道,走医药一体的产业道路。中医药之道就是中医药的自身规律,应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一是用中医药哲学指导创新,明确创新的要求不是按西医标准而是按中医自身标准,疗效就是高科技;创新路径不是动物试验、临床验证,而是根据临床有效的经验方进行药物开发。二是要走医药一体的道路。中医药本质上是一个服务产业,只有走医药一体化的道路才能暗合中医药之道,重塑中医药产业的DNA。
绿谷经过8年的教训与探索,终于锁定了中医药产业化的道路,其战略核心是“两网两库一体系” “两网”,一是特诊连锁网,即“地网”;另一个网是互联网,即“天网”。“两库”,一个是专家库,一个是患者库。“一体系”指的是中医药文化。
未来的绿谷就是要通过这样一张天网和一个地网将许许多多的名家名医团结起来,将千千万万患者联系起来,在广大患者和专家之间搭建一座可以随时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让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