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奉献书写生命的价值

2005-05-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建文 我有话说

26年前,清纯如水的祁爱群内蕴江南的灵秀,走进壮阔的藏北高原,勇敢地从父辈手中传承和擎起“老西藏精神”的熊熊火炬,历经四次重大的人生选择而无悔,以自己对西藏这片热土的挚爱和无私奉献的襟怀,书写着生命的伟大价值。

无悔的人生选择

1980年,国家出台第一批西藏干

部内调政策。祁爱群父亲祁孔法作为一名从1960年开始就援藏的干部,被组织确定为内调对象,安排回上海工作。回家了 这对很多常年含辛茹苦、漂泊在外的人而言,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但1963年1月出生在江苏靖江县,14岁进藏,正在上学的祁爱群却并不想走,此时的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父亲理解她,尊重了她的选择。

当父亲带着母亲和其他三个兄妹离开西藏时,有人问他 “老祁,机会难得呀,你就真的这么放心把一个姑娘留在这里 ”祁爱群的父亲叹口气说 “孩子愿意,就随她吧。再说,当年那些进藏的老战士们,有多少人不是在这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我的姑娘有出息,我放心。”

1984年,年仅21岁的祁爱群在西藏农牧学院毕业,获得了农学学士学位。家人和在上海的亲戚朋友们听说祁爱群大学毕业了,为她多方奔走联系单位。可祁爱群却选择留在西藏工作。她对父亲说 “我学的是畜牧专业,我要让西藏的蓝天白云下奔跑着我的牛羊,上海能给我这么一片土地吗 ”祁爱群不仅没有答应回上海,连学校留她在校任教的安排也婉拒了。

“西藏农牧学院所在的林芝地区是‘西藏的江南’,我要到藏北、到真正的高原,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去放牧自己青春的梦想和希望。”

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一半、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的那曲地区,选择在那曲地区综合中专学校当了一名普通的畜牧专业教师。

1988年,由于种种原因,那曲地区综合中专学校准备改制,把学校建成一所师范专科学校。这时,祁爱群的母校西藏农牧学院发来信函,请她回母校任教。组织上也决定调祁爱群到地区畜牧局工作,任畜牧科副科长。

一边是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的林芝,一边是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那曲;一边是初具规模的高等学府,一边是需要经常到农牧区了解情况的畜牧单位。祁爱群再次毅然选择了后者。

2000年10月,组织上认为祁爱群政治上已经成熟,业务能力也非常强,有意让她调任班戈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到平均海拔4747米、条件更艰苦的班戈县工作,这是祁爱群面临人生道路的又一次选择,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选择。祁爱群心里明白,这是对自己党性原则的考验,是机遇更是挑战。

“你不要命了?班戈那么艰苦,是你一个高血压病人去的地方吗?”一听说祁爱群要去班戈,丈夫袁勇急了,对祁爱群嚷到,说完就要去找组织。祁爱群拉住丈夫,难过地说:“袁勇,这些年我一直没有照顾好你,我知道对不起你,但你想想,这是组织的安排,我们能讲条件吗?再说了,在西藏工作十多二十年的进藏干部职工中,谁身上没落下点高原病,如果大家都不愿往艰苦地方走,那么多工作谁去干呢?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今后,你也只有自己多保重了。”

“祁爱群的这四次选择,海拔一次比一次高,工作环境一次比一次苦,但她从来没有为自己考虑,从来没有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始终把祖国、西藏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选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的‘老西藏精神’。”那曲地区地委委员、组织部长林清海的话语中蕴藏着巨大的悲痛。

她是沙漠中的清泉

1997年冬到1998年春,那曲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雪灾,部分群众缺粮、缺衣、缺燃料,牲畜横尸遍地,惨不忍睹,人民的生命财产正遭受着严重的威胁。祁爱群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主动请缨,向主持农牧局工作兼那曲地区抗救办主任杜沛臻递交了前往抗灾第一线的申请书。

大家都吃惊了:“她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同志,能行吗?”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她坚定地告诉大家:“大家能干好的事情,我也能做好。让我跟同志们一起去吧。”当时主持救灾工作的杜沛臻考虑到,祁爱群是女同志,身体又不是很好,再加上单位正值年终总结和公务员考核,工作需要正常运转,就没有同意她的请求。

可祁爱群仍不“死心”。过几天,又提出要利用星期天与农牧局生活车司机罗太同志一起前往聂荣灾区运送救灾物资。杜沛臻再次考虑到她的丈夫袁勇已被抽调到抗救办超负荷工作,她一走袁勇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成问题,也未予以同意。

当时抢运到那曲的大量抗救灾物资中,其中有部分作为燃料的旧报纸、书籍,还有十多车饲草堆放在农牧局院内。她再次主动请缨,要求晚上、中午时候看守这些易燃救灾物资,以防失火。当时,那曲的冬天晚上温度将近零下40摄氏度,祁爱群晚上要不停地出来打着手电筒查看救灾物资,每天都要坚持到凌晨二、三点。一直坚守五六天,直到这些救灾物资丝毫无损地分送到灾区后,她才安下心来休息。寒冷的天气又让她的手指红肿不堪,她的脚上也起了冻疮,但她从来没叫一声苦。

随着抗救灾工作的深入,抗灾第一线特别需要畜牧业方面的专业人才。此时,来不及喘口气儿,祁爱群又找到组织:“我的专业是畜牧业,让我去吧 ”

“不行,你身体不好。”

“我是党培养的一名干部,又是老西藏的第二代,我不去谁去?”

“你太累了,好好休息,好好调整一下再说吧 ”

“行 等抗完灾,我一定和那曲干部、牧民群众们一道休息。”

杜沛臻最终拗不过祁爱群,同意了她的请求。在一个寒冷的晚上,祁爱群又匆匆收拾行囊踏上了去灾区第一线的路。

此时,牧区的灾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看到牧民朋友们吃、穿用品和牲畜饲草等物资得到了充足的保障,祁爱群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啃两口方便面,塞两口雪,祁爱群又一头扑入了农牧民牲畜棚中,检查受灾情况、查膘、制订治疗疾病方案……

抗救灾工作胜利结束后,当组织上找到祁爱群要表彰她的先进事迹时,她却找到抗救办主任杜沛臻坚持不要这份荣誉:“这次抗救灾工作大家都很辛苦,比我苦的累的成绩大的人多的是,要表彰也应表彰他们。”

“她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会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她是一眼沙漠中的清泉,在默默奉献中书写着自己生命的伟大价值。”回忆起在地区畜牧局的日子,许多与祁爱群共事的同志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