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担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创名牌课程,出精品教材。
充分发挥博士生导师、教授们对学术研究的动态比较熟悉,视野宽,对知识的理解深刻的优势,让他们担纲本科课程与教材的建设任务,确保课程与教材的先进性,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上的渗透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几年,基地共有《拓扑学》、《实变函数》、《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解析几何》等多种教材相继入选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建设项目,并获得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数论讲义》 上,下 、《拓扑学》、《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入选国家九五、十五规划教材;《实变函数》、《数学分析》等多门课程入选省、校精品课程。这批教材和课程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开设与课程教学相辅的课外科技活动的课程体系。
基地坚持每年为本科生开设系列学术讲座十余次,内容涉及数学的基础知识、数学史、前沿知识及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新进展等等。学术讲座不仅请校内的专家,还有国内外来校访问的优秀学者,包括在国外工作且成就突出的本院校友,有效的开阔学生视野,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促进。
为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基地设立了本科学生“小火花”科研项目,引导高年级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分析、追求创新。对低年级学生则着力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与教法安排上,要求尽可能把问题的背景与证明的思路阐述清楚,具体推导则放手让学生去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活动等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数学创新及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学生创新与开拓精神。
基地还创办了《走近数学》杂志,每学期一期,开设有“数学小史”、“数学漫谈”等专栏,让学生有一片对数学评头评足的田地,其选题、撰写、编辑、排版等一系列事都由学生自行处理。
2000 2004年,基地学生共取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13项。同时,在机器人足球大赛中获得西南地区第一名、全国第二名,04年赴韩国参赛获第四名。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
四川地处内陆,较之京津沪等沿海地区,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要少得多,而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经验与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基地分别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联合培养博士生,选拔基地的优秀本科生,在四川大学读一年硕士研究生,到香港完成余下的硕士和博士阶段学习。
加强学生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除学校的各类奖、助学金外,对基地学生设立的奖助学金还有校友基金、展虹基金和基地奖学金等,奖励优秀学生,引导学生崇尚勤奋学习;对于优秀的本科生,基地从本科三年级起实行优秀学生导师制,根据学生本人的志向,选派有关教授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
作为四川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示范窗口,“国家数学人才培养基地”是数学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后备人才的重要源泉,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致力于为数学及其相关学科提供优秀研究生生源,培养面向社会各领域的高级数学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和具有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