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菲农技中心负责的中国杂交稻示范田近日传来喜讯,10公顷示范田平均单产超过10吨,中国杂交水稻在菲律宾实现突破,中菲农业合作再结硕果。
日前,由菲中吕宋大学、菲国家水稻所、新怡诗夏省政府、姆纽斯科学城、圣荷塞市政府和当地农民代表组成的验收团走进中菲农技中心的10公顷杂交稻示范田。田间验收
菲律宾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受生产技术等问题的制约,粮食生产目前尚不能自给自足。菲农业部长黄严辉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在8400万菲律宾人中,90%以上的人食用大米,但国际市场上交易的大米只有全世界稻米产量的5%,菲律宾每年要进口70多万吨大米,只要国际市场上大米价格大幅上扬,菲律宾人就要忍饥挨饿,社会就会出现动荡,因此农业已成为菲律宾今后重点发展对象,农业也是阿罗约总统任期内的十大发展计划之一。
菲律宾首先要解决稻米生产问题,加快粮食自给进程,降低粮食安全威胁。早在1999年9月,中菲就签署了两国间农业及相关领域合作协定。同年11月,中方决定向菲援赠500万美元,建立中菲农业技术中心,以帮助菲发展推广杂交稻技术。2003年3月,在中菲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占地10公顷的中菲农技中心正式竣工。根据《中菲农技中心技术合作实施方案》,合作期由2003年至2008年。
中菲农技中心中方负责人成良计主任指出,中国杂交稻示范,从播种到收获,由中国杂交水稻专家负责全程技术指导,中吕宋大学负责生产资料和劳力投入,双方真诚合作,首战告捷。
按菲方现行规定,中国杂交稻必须按原计划在2007年审定登记后才能示范推广。鉴于中国杂交稻在菲已进行了三个季节的成功试种,经反复磋商,菲农业部最终破例同意,现阶段允许中菲农技中心在菲律宾不同区域提前开展中国杂交稻的小规模示范。
中国驻菲经济商务参赞于世忠表示,事实证明,中国的杂交水稻在菲律宾是可以大规模种植的。如果它能在菲得到进一步推广,将会大大缓解菲律宾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杂交水稻在菲成功,促进了中菲农业领域的合作,也有助于中国农业走向世界。(本报马尼拉5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