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弘扬浙东文化 传承浙学精神

2005-05-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连晓鸣 谢利根 我有话说

  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浙江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浙江地域特色,是深深烙印在浙江人身上的“文化基因”。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这种“文化基因”构成了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深厚文化底蕴,凝聚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人的创新

创业精神。

浙江学术文化史流派纷呈,人物迭出,虽无严格的师承授受关系,但客观上存在着内在一致的精神气质、思想观念、治学方法、价值追求和学术主张。这种一脉相承的精神气质,以明清浙东史学为轴心,向上可以追溯到先秦和越文化、两汉时期的王充和南宋时叶适、陈亮、吕祖谦的事功之学,向下可以在清末民初领风气之先的浙籍著名思想家的学术思想和言行中得到印证,也体现在今天浙江人民务实创新的创业精神之中。这种一脉相承的浙江文化精神,具有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务实传统。古代越人卧薪尝胆、建功立业的精神气度,成为哺育浙江人的精神源泉;汉代王充秉持“实事疾妄”的学术宗旨,主张凡事应讲“验证”和“实效”;宋代陈亮、叶适的事功学批判“空谈性命”的朱熹理学,主张“事上理会,步步着实”、“务实而不务虚”,讲求实事事功、开物成务,关心百姓日用和国家社稷;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反对“冥行妄作”或悬空思索,并且事功卓著;明清浙东经史学派以讲世务为己任,崇尚实学,认为朱陆“性命之说,易入虚无”,而史学则“切于人事”,比较贴近实际,有实用价值。黄宗羲明确认为,治学的目的,“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黄宗羲弟子万斯同说:“经世之学,实儒者之要务。”所谓经世之学,就是“尽取古今经国之大猷而一一详其始末,斟酌其确当者,定为一代之规模”。从经世致用的治学目的出发,浙江传统学术主张尊重客观规律,要求学问与社会的实践、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种鲜明的思想特色,从古至今绵延于浙江的大地上。

这种一脉相承的浙江文化精神还具有浓厚的商品经济气息。浙江传统文化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独特的亲和性。先秦越国范蠡和计然的商品经济思想,就体现了不尚虚功、求实利的风格,他们甚至提出了“农末(商)俱利”的政策,让农民和商人实现双赢,共同获利,发展经济。与之相应,叶适、陈亮等南宋浙东事功之学则公开否定“厚本抑末”、“重农抑商”的正统观念,主张“义利并立”、“义利双行”、农工商并重,强调“通商惠工”、“农商一事”、“有无相通”。王阳明明确反对各种“侵商”、“困商”的行为,呼吁“独商人非吾民乎”。黄宗羲则明确提出了“工商皆本”的论断,反对歧视工商的本末观。这一系列鲜明的思想主张,集中反映了浙江作为全国工商业较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面貌,又进一步孕育了浙江人的商品意识。这种文化氛围,造就了浙江对市场、商业、求利的文化认同,在近代中国孕育了“宁波帮企业家”的崛起,在当代助推了浙江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浙江学术文化精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与民间文化精神的有机契合。浙江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形态和民间习俗、民间文化为学术精英的思想提供了土壤和丰富的滋养。比如,历史上浙东学术大师一再表现出对“工商”的高度重视,就与浙江各地的民间工商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浙江自古以来就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因此,浙江民间从事百工技艺和小商小贩者众多,如费孝通所说:“温州地区的历史传统是‘八仙过海’,是石刻、竹编、弹花、箍桶、缝纫、理发、厨师等百工手艺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的生意郎周游各地,挣钱回乡,养家立业”。事实上,不仅在温州,在浙江其他地区,如宁波、绍兴、台州以及永康、义乌、东阳等地,都存在富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艺行业和商贸活动,不少地方历来就有“百工之乡”的别称。这种“工”和“商”相结合的民间传统,对于关注民生的浙江古代思想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将浙江传统学术文化置于民间文化传统、民间社会经济实践的大背景下来研究和考察,深刻把握两者的互动关系,对于深化学术史、思想史和社会经济史研究,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究的有趣课题。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文化传统,是浙江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建设浙江现代学术文化的坚实起点。

目前,对浙江学术文化的整理和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与齐鲁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等地域文化研究状况相比,还显得相对零散而缺乏系统化。因而,在今后一个时期,研究和建设浙江学术文化,既须立足现有基础,又要加大组织动员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加以推动。

首先,要整合力量。要立足浙江,面向海内外,把有志于研究浙江传统学术文化的专家学者凝聚起来,齐心协力,从哲学、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形成高质量的系列化的成果。其次,要构建平台。以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为龙头,以研究基地建设为依托,从组织引导、计划制订和方案论证、人才培养、保障措施的落实等方面入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和引导。第三,要夯实基础。重点是加快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为深入研究提供扎实的文献基础。目前,黄宗羲、王明阳、吕祖谦等文集已经出版,但仍有不少名家的著述有待整理,同时一大批地方文献也需要抢救。第四,要深入民间。经典人物的经典著述是“流”而不是“源”,这种“流”离不开深厚的民间文化的滋养。梳理浙江学术文化,需要结合田野考察和人类学调查,进行个案解剖。总之,深入研究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浙江学术文化,系统梳理这一渊源于古越、兴盛于宋元明清、绵延于现当代的学术文化脉络,不仅可以为浙江建设文化大省提供精神文化支撑,也可以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增添一份厚实的成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