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艺术教育与儿童的社会性培养

2005-05-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晋红 我有话说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儿童期是人一生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创造力及自控力的培养等都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艺术教育与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

交往

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人际关系的反映。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心与心的沟通。儿童天性喜欢艺术,他们对艺术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绘画中结构色彩的布局等等,这些都可以使儿童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培养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和欣赏别人。

在艺术活动过程中,渗透着一定的社会日常行为规范和礼貌行为的认识等。通过一系列艺术活动的感染,促进了儿童之间的交往,提高了儿童的交往质量,让他们学会与别人分享,积极帮助他人,体会并理解同伴和老师的情绪。因此,艺术活动无论从儿童的能力,还是从儿童的接受心理来看,都是儿童交往中最起作用的一种,它能够有力的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艺术教育与儿童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艺术教育中有许多活动让儿童形成这样一种认知:“我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就不能玩下去。”每个喜欢游戏的儿童都会自然而然地遵守规则,同时也培养了协作能力。在节奏乐表演中,儿童手中的三角铁、铃鼓、钹、响木、沙球等乐器,也要和着音乐的律动节奏相互有配合的敲击。而舞蹈训练亦是如此,正规的舞蹈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身体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提高儿童社会性交往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儿童既要让自己的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又需要高度警觉,与他人相互配合,在合适的时候出场,与其他朋友合作来完成动作。通过对儿童进行长期的正规、反复的训练,他们会逐步地把遵守规则和与他人协作的意识泛化到他们未来的行动中。

艺术教育与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儿童艺术教育中,艺术创造指的是孩子们自己进行的艺术活动。其包括许多内容,如儿童的音乐、舞蹈、美术造型等。而艺术学科又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它可为儿童提供更多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在艺术领域里,处于朦胧状态的儿童,更易闯入不可言喻的创造状态。三岁的孩子画船,每一次艺术创造活动对孩子的锻炼都是全面的,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艺术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发展儿童的直觉思维,让儿童体验充满创造性的愉悦。

艺术教育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并激发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是人类的感受、情绪、思想和意识的一种本能的表现,是一种自然的流露。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不同内容的音乐,儿童的情感世界逐渐丰富、充实起来。大量健康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乐曲、音乐律动、游戏为儿童提供了发展良好性格品质的途径。

在人的一生中,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等意志品质有时会决定人一生的成败得失。在艺术活动训练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便培养了孩子们的意志力。

艺术教育与儿童自控能力的培养

儿童的情感表达方式比较简单,情绪的自控力很弱,他们往往是高兴则笑,生气便哭。儿童时期能否具有一定克制冲动、控制情绪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他们将来能否获得成功。通过艺术教育就是要让儿童尽量减少使用破坏性的方式发泄情绪,并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方式适当地调控其情绪,既有宣泄也有控制,要教给儿童一些情绪表达的方法。当儿童情绪极好或极差时,可适时运用言语方式引导其进入到艺术活动的情境中,让他们移情于此。这样的效果不仅使儿童的情感得到了较及时的宣泄,而且往往这样的作品更加真实,更具创造性。又如歌唱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要随时调整和协调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其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儿童对自己心理的调节与控制。长期正规的这种音乐能力的训练,必能使儿童的自控力得到一个较好的调整。而且我们观察会发现,情绪低落的儿童在进行一些艺术活动如画画、表演、歌唱之后,往往会显得格外轻松愉快,艺术教育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