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靳尚谊:创造平凡劳动者的动人形象

2005-05-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沈卫星 通讯员 吕建歧 我有话说

靳尚谊,1934年生于河南焦作。1949年考入由徐悲鸿任校长的北平国立艺专,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立后得到董希文、吴作人等名师指导。1953年,靳尚谊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进入苏联专家马克西

莫夫执教的油画训练班学习,两年后结业。1962年,他被调回油画系任教,历任油画系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

提起靳尚谊,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近日,“靳尚谊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次展览集中了靳尚谊全部代表作品,不仅使人们走进了他的艺术空间,而且看到了他丰富而美丽的心灵世界。

靳尚谊从艺50余年专攻油画,锲而不舍,不仅是我国文艺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还是我国当代油画大家和学术的引领者。他所走过的油画道路以及对中国油画的见解和执著,对画坛有着深刻而积极的意义。

以“革命历史画”为起点,靳尚谊的绘画从1957年的毕业创作《登上慕士塔格峰》开始。以后,他陆续通过《送别》、《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十二月会议》、《长征》等作品,显示了他的艺术才能和用艺术反映社会现实的抱负。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境界和艺术情趣的真情流露,靳尚谊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他说 “我把肖像画创作作为一种手段,目的就是要体现我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他年轻立志,把艺术理想凝聚在肖像创作之中,刻画了一系列中国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成为一个时代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追求丰富的精神世界、追求善良与智慧的象征。

尤为重要的是,他创造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平凡劳动者的动人形象,激起了观众的共鸣。他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美,捕捉心灵中的美,也感召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的真谛,反对生活中丑恶的东西。从《在和平讲台上》、《十二月会议》开始,他创作的油画肖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长廊,历史的片断、时代的风采,现实的生活都浓缩在他塑造的形象当中。在作品中,他真实地表现了人的形象特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在统一。他力图通过对理想生活的描绘,纯净人们的心灵。可以说他是一位追求理想美的画家。他在肖像创作中表现出“塑造”而不是“描绘”的方式,这就显示了他与其他同辈画家不同的艺术方式。在当年油画画坛整体风格趋于苏俄样式的形势下,他独辟蹊径,专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经典作品,从塑性语言的体系角度理解欧洲油画的本质特征,显示了文化认识的高度和学术上的先觉。

在用油画这种外来语言表现中国人、创造中国人形象的丰富性方面,靳尚谊卓有贡献,成为中国油画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标志。以他的艺术风格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油画流派,在美术界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塔吉克新娘》系列人物神情的含蓄,作品格调的典雅,整体意境的纯净,都对应了我国当时社会的文化心理的希望和向往;在《青年女歌手》、《果实》等作品中,表达的是回归人性、呼唤美好的社会理想,笔下的众多青春女性肖像,成为新的文化主流中醒目的浪花;而《医生》、《瞿秋白》、《画家》等作品,人物身份的特定性展示了他在“人的主题”上的深化,也即用“知识分子肖像”系列提示了理性和智力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靳尚谊的“知识分子肖像”创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方面的创作可以分为两条路径,一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作品充满心智闪动的清澈透明,又散发出朴素、单纯的信息;另一是以《黄宾虹》、《画僧髡残》为代表的历史人物。在这条路径上,他更多地从语言层面入手,通达人的心灵世界。在作品中出现的传统艺术意境和中国文化气质的手笔,实现了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传神写照。它把自己对西方体系的领悟运用到中国传统的写意笔墨上来。在中西融合这个时代课题上,靳尚谊创造了崭新意境和较高的水平。

靳尚谊不是一个只把绘画当作个人出路的人,他把职业上的努力与这个时代的先进性文化的使命自觉地连心在一起。从青年时起,他就坚持关注中国人民生活的精神形象,坚持到各地去做普及传播的教育工作,尤其是越来越重视从民间传统中探求发展中国气派的油画的可能性。直到今天,他仍致力于创造劳动人民的动人形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