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长期研究青少年问题的学者,在为家长举行的专场报告会上谆谆告诫父母们 关爱孩子须有度。他列举的父母强迫孩子接受关爱的种种现象,启人思索,发人深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关爱孩子,天经地义。但父母怎样关爱孩子,这里面确实蕴含学问,大有讲究。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父母忽视了这个问题,致使在关爱孩子的问题上走入误区。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心肝宝贝、掌上明珠。我们看到,从孩子的饮食起居到考试分数,从孩子的一言一行到喜怒哀乐,不少父母的关爱面面俱到,无微不至。怕孩子在学校打扫卫生累了,于是出现了“家长清扫队”;怕孩子住校苦了,于是“陪读父母”应运而生;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横加干涉,不准孩子犯错误,不允许孩子失败;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甚至在孩子刚入学的时候,就为孩子设计好了未来之路,让孩子按自己的意志发展。为让孩子享受更多的爱,一些父母恨不能上天摘星揽月。而孩子呢,面对父母这样那样的“关爱”,不仅是被动的,而且只能无条件接受。这种做法的隐患许多父母往往意识不到,的确让人感到忧虑。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而关爱孩子则是一门艺术。研究表明,把“关爱”强加于孩子,极易扼杀孩子的天性和童真,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如有的孩子依赖性严重,有的孩子特别自私,有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有的孩子长大后没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和独立生活能力等等。这样的孩子,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 从现实来看,在父母对孩子关怀备至、呵护有加中,有的孩子却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有的孩子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至于孩子因心理压力过大而走极端的事例也时有耳闻。凡此种种,与我们所倡导的培养孩子良好的素质、品德、精神,实现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目标,已相去甚远。
爱之愈切,愈应有理智,三思而后行,把握好一个“度”。对孩子的关爱,要依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讲究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过分的爱,很容易变成溺爱;缺乏理智的关怀,往往会结出“酸涩的果子”。一些父母常常觉得“委屈” 对孩子付出十分的爱,为何难以得到一分的回报。这些父母们可能从来不曾想到,当爱一旦成为孩子心灵上的“负担”,孩子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教育专家说,对孩子过度的关爱与对孩子采取棍棒教育如出一辙,只不过后者的伤害是从肉体到心灵,前者的伤害是从心灵到肉体。为了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每一位家长都应当认真考虑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的问题,让他们更多地经风雨、见世面,真正成为建设祖国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