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刘东风在远航中监测设备。王松岐摄
本报讯(通讯员钟魁润、李德、孙建中)北海舰队某基地质量控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博士刘东风独创“主
传统的舰艇维修办法,是送进工厂“开膛破肚”、“大卸八块”进行坞修。一艘现代化的战舰要在船坞里“困”整整半年,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1998年初,年仅39岁的刘东风提出“主动维修”理论,他带着大大小小10多种监测设备上舰,对舰艇实施“抽油”化验,藉此即可掌握并解决舰艇故障苗头,每年节约大量装备维修经费。从事质控工作13年,刘东风创立和掌握160多种先进监测手段,成功对12种类型、100多艘次舰艇实施跟踪监测,圆满完成出访和环球航行舰艇编队装备监测保障任务;攻克制约装备维修技术的9个重大科研项目,5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发表科研论文16篇。近年来,他和战友们相继攻克“热散式传感器”、“某型舰主动力装置监控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油液监测技术在某型舰上的应用研究”、“某型舰液压油监测技术研究”和“某型舰液位流速传感器国产化研制”等诸多课题,解决了10多个长期困扰装备维修的技术难题。海军北海舰队装备维修从“只修不改”,一跃而实现科研、监测、维修一体化。
刘东风还实施人才“磁场工程”。短短几年,他一人带出9名技术骨干,且白手起家,建成海军第一个设有润滑油液监测分析、常规理化指标分析、振动与噪声测试分析、热功参数及无损检测、新装备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的实验室。他所在的质控室人人有课题研究,人人有攻关项目,有5人成为相关专业技术带头人;人人取得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有2人还在读博士,有4人评上高级工程师。他所在的质量控制室连续5次被上级评为“装备技术保障先进单位”,一次荣立集体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