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没有苏里就没有“刘三姐”

2005-05-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徐俊泰 蒙雄强 徐孝远 我有话说

著名电影导演苏里不幸于5月2日在长春寓所旧病猝发,溘然辞世。噩耗传来,我们这些与他分别尚不到一个月的新朋旧友,无不为之愕然,悲痛万分。

就在4月6日,苏里夫妇在广西的东道主杨春海总经理夫妇,为他俩举办了饯行晚宴。席间苏导精神饱满,心情愉快,他一再感谢大家的热情款待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使他在

广西的5个月中哮喘病从未发作,身心愉快。当时他动情地说,广西的冬天温暖宜人,广西朋友的热情更暖人心。我们大家期盼苏导在结束“中国电影一百周年”庆典活动的各项工作后,待北方初寒时,再来南宁相会。可没想到,他却永远离开我们了。

艺术和人格的魅力,是苏里的作品和他为人的鲜明特点,这是他长期从事党的文艺工作所形成的。1961年,苏里导演的影片《刘三姐》一经上演,即蜚声中外,成为当时拷贝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电影。它不仅在银幕上展示了代表壮族人民智慧、勤劳、善良、幽默、泼辣性格和具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特点的歌仙刘三姐的形象,使广大观众为之倾倒;而且从最美、最神奇的角度把“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之成为世人神往的地方。经过40多年的历史考验,《刘三姐》已经成为广西最著名的文化品牌,然而苏导却一直低调地呆在耀眼的光芒之外。不过,对于当年摄制组的全体成员来说,苏导在艺术上的严格追求,工作上的兢兢业业,生活上的艰苦朴素,以及因烫伤而躺在担架上指导拍摄的图景,仍是历历在目,永远难忘。

当年,广西彩调表演艺术家傅锦华本来是《刘三姐》主演的第一人选,由于角色样片送自治区党委审看时,觉得她唱歌时的口形太大,要求换人。当时有人推荐过杨丽坤,但苏导经过仔细观察,决定启用原来扮演舟妹的黄婉秋担任刘三姐一角。黄婉秋当年只有16岁,还是桂林戏剧学院的学员,又是第一次拍电影,怎样把刘三姐的聪明、智慧、大胆、泼辣的性格,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是个很大的难题。所以开始时,黄婉秋很不适应,苏导只好

耐心地一点点地教,逐场逐段地讲。有时达不到要求,苏里也不能生气,憋不住说了句气话,随后又马上向黄婉秋道歉。尽管当时拍摄任务紧迫,苏导仍以极大的耐心,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讲戏试戏。黄婉秋最终能把刘三姐这个人物圆满呈现在银幕上,除了剧本提供的良好基础和她本人的基本条件外,导演苏里所付出的心血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如人们所说,“没有苏里就没有刘三姐”,此话绝非夸张。

为了使刘三姐的形象更完美,苏导要求当时最好的女配音演员张桂兰为她配对白,傅锦华和蔡秀英配唱段。苏里后来说,其实任何一个演员的艺术潜质,不在乎发现者的名气有多大,而是他(她)本人要不断开拓自己,丰富自己,不断创造新的形象。苏导还说,记得张瑜当年创造一个角色成功后,有人请著名电影艺术理论家钟惦?先生评述,钟先生说还要看一看她一系列角色的创造。苏导说,演员应是创造性格的大师,不断地创造新的形象,才能真正达到艺术的高层次。艺海无涯,不进则退!

苏里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艺术感染力,他的人格魅力,永远铭记在我们心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