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铁托”雕像引发的风波

2005-05-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宋文富 我有话说


铁托雕像


二战时期的铁托

随着5月9日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受塞尔维亚共和国老战士协会的委托,前不久塞南部城市乌日策老战士协会正式致函市政府,强烈要求“请把铁托还给我们!”老战士们写道,铁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功绩已经被历史所证明,因此原本竖立在市中心达30年之久的铁托全身雕像应当归还其原有的位置。

由自豪至不满的转换

1941年4月6日,德、意法西斯侵略者以23个师的兵力迅速占领了南斯拉夫,6月27日南共中央决定成立南斯拉夫人民游击司令部,铁托任总司令,发动了全国规模的七月起义,并以乌日策为中心在塞尔维亚西部山区,建立了第一个解放区。南共中央和游击队最高司令部均设于此,乌日策迅速成为全国反法西斯运动的中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乌日策共和国”。解放区共占地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建立有医院、兵工厂、后勤补给基地,成为原南地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第一个根据地。

二战结束、前南全境解放之后,为了纪念该地在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南联邦政府决定,城市被荣誉冠有“铁托”名称,称之为“铁托乌日策”。上世纪60年代初该市议会决定,为纪念铁托在这里工作的日日夜夜,将在市中心游击队广场上竖立起一尊铁托元帅全身铜像。1964年雕像最终由弗拉涅・科尔什尼奇设计并完成,总高近5米,总重约2.5吨。铁托身穿大衣,表情庄重、两眼炯炯有神地凝视前方。多少年来,这里的居民们习惯了铁托的存在与注视,市民们并以此而感到自毫与骄傲。

然而时过近30年之后,随着柏林墙的倒塌,特别是随着前南联邦的解体,前南境内各族居民对铁托开始出现新的评价与认识。尤其是很多塞族人士认为,鉴于铁托本人克罗地亚民族的出身和抑制“大塞尔维亚”的需要,战后铁托在平衡发展前南各共和国政治与经济实力的同时,更大规模地扩大了克罗地亚的疆域和权力,极大地打压了塞族原有的疆界与实力,致使现今的塞尔维亚处于历史上最弱小状态。随着对铁托不满情绪的增长,1992年乌日策市政府决定,将铁托雕像从市中心拆除,同时广场易名为乌日策广场,市名“铁托乌日策”中的“铁托”两字删去,恢复以前的“乌日策”称呼。

令人啼笑皆非的报道

1992年刚刚实施多党制后的塞尔维亚,狂热与激情几乎笼罩着每一个居民,仿佛民主与自由的大门已完全敞开,西方所拥有的繁荣很快也会在自己身上得以体现,因此对于市政府将铁托铜像“毫无保留拆除”的决定,许多人都感到高兴与振奋。好在对铁托本人功过的评价,尚未使用太多的侮辱性字眼。

记者采访时,一位老住户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那天广场上挤满了人,个个都显得情绪激昂,似乎在等待着一件期望已久的事情的到来。靠后一些的广场边上,站立着一些曾经与铁托一道经历过那一年代的老游击队员们,他们默默地望着这一切,尽管满脸的怨恨,不时还嘟囔着什么,但又是那样的无奈与无助,时代的大潮已经将他们抛入了历史的最低谷。

重型塔吊立起来之后,在几根长长的方木衬垫下,钢缆将雕像紧紧系牢,随后“铁托”被连根拔起平放在地上。许多老人默默离去。沉重的“铁托”被移至本市原“1941起义纪念馆”,后改为“人民博物馆”堆放各种杂物的院子里。在博物馆人员的要求之下,才使原打算面壁而放的“铁托”转过身来,依墙而立,参观者只要走进院内,依然被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眼所注视。

但至今仍使人们不解的是,还在铁托雕像被拆除的前一天,贝尔格莱德的官方报纸即登载了一篇“拆除铁托”的现场通讯。第二天清晨,乌日策市民手拿着“怎样兴奋地将铁托雕像拆除”的现场记实报道,站在仍在那里竖立着的铁托铜像面前,他们不知是该相信手中的报纸呢,还是应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公斤黄金购一公斤铜像

以后原先铁托曾经站立的地方,就成为竞选运动前各政党领袖慷慨激昂演讲的场所。惟一不同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制裁与北约轰炸的发生,人们对铁托的重新怀念却再次萌发。一位曾经参与过1992年“倒铁”现场的中年人士对记者讲:“尽管铁托时代时自己还小,但清楚记得家中从未因日常生活而发过愁,每逢夏季全家都要到海边或是其他国家旅游度假,从来也不必担心,出外期间家中有可能被人抢劫或偷盗,但现在一切都变了,所以人们开始更多地思念铁托和铁托的时代。”

为了保护铁托铜像的完整与不被损坏,博物馆工作人员顶住了各种压力与物质诱惑。还在雕像被拆不久,一位自称是东欧各国“独裁者”雕像收藏者的美国人来到博物馆,表示愿意出10万美元收购铁托铜像,但博物馆人员却明确告知:“铁托”并非出售品。以后从德国、希腊等地也有人前来打探,但同样遭到了拒绝。博物馆人员担心,“铁托”最终会被恶意利用。

据讲,二战之后原南许多共和国内都曾铸有铁托的全身铜像,但迄今已经所剩无几,前不久铁托家乡克罗地亚库姆洛瓦茨的全身雕像也遭破坏,因此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大致就属乌日策当地了。除博物馆院内,另外在乌日策“芯马”废旧原材料回收与加工企业的仓库里,还收藏有一尊铁托身披军大衣的全身铜像,该像原先曾安放在波黑的鲁迪市内,1991年波黑独立,该雕像也被拆除,以后由“芯马”企业收购。据传闻,雕像总重200公斤,一位富商前来,甚至开出了以200公斤黄金收购的价格,但仍被委婉拒绝。200公斤黄金的传闻恐怕有些过分,但铁托在当地居民心目中的价值,由此能感觉一二。

“还铁托一应有的位置”

迄今乌日策市政府尚未对老战士协会的要求作出答复,但马尔迪奇市长表示,“肯定将就此进行讨论,如果各政党以及专家和官员都没有意见,可以使‘铁托’重返中心广场。”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对此争议依然较多。一部分人认为,“铁托”应重新恢复,但不必在市中心,在人民博物馆即当时南游击队最高司令部的门前即可。还有一些人认为,铁托雕像应摆放在乌日策以西14公里的卡迪尼亚察山坡上,与数百名曾在那里阵亡的游击队员们相处在一起。

卡迪尼亚察,一个乌日策市民难以忘却的地方。1941年11月希特勒决定消灭铁托,以将更多的兵力投入欧洲其他战场,自此开始对“乌日策共和国”进行大规模围剿。由于充分估计到形势的严重性,铁托决定撤出乌日策。为赢得更多的时间,就必须在最后一道屏障卡迪尼亚察山峰上阻击西线德军的进攻。11月28日,乌日策人民解放支队司令部得到命令对敌进行阻击,当时市内惟一能够使用的一支部队,就是主要由市内各工厂组成的“工人营”,共2个连270名成员,第二天铁托命令另一个连前来援助。

在仅有一门75毫米山炮支持的情况下,营长杜尚・耶尔科维奇指挥着全营战士,在卡迪尼亚察山峰上整整抵御了德军一个兵团一天多的时间,但终因兵力悬殊太大,除极个别幸存者之外,全营战士全部阵亡。然而由于争取到了时间,铁托与最高司令部和大批伤员得以安全撤离,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不能不提的是,时至今日对于这次行动本身也存在有不同争议。一些人认为,在当时那种肯定会遭受重大牺牲的情况下,下达抵抗命令本身就是错误,上百名将士的牺牲换取了命令下达者的逃跑。毋庸置疑,这一观点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许多历史学家和当事人回忆,事实上当时铁托表现的十分镇定,直至最后才撤离至安全地方。参与过战争的一位老游击队员表示,“工人营的战士们都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但是他们更加清楚,为了祖国、为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他们决不可能后退,对此他们每一个人不曾有任何的遗憾和后悔,作为后人,我们也不应让他们的牺牲蒙受任何羞辱。”

许多人认为,与那些曾经共过生死与患难的战友们再次相聚,即使是铁托本人的在天之灵有知,恐怕也不会反对,重要的不是使铁托重新站立在哪里,而是应还其一应有的位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