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希望和责任。健康包括身心两方面。身体的健康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维护。心理的健康则很难把握,所以许多家长和老师对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显得力不从心。厦门市有关部门通过构建“家、校、社
”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让孩子全天候地浸润在健康的“精神土壤”中,随时随地可以得到正确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青少年心智的全面健康发展,开辟了一个颇有实效的教育模式,值得研究和推广。
家里有座连心桥
“你还是个小孩,懂什么?”“你这次考试怎么又考砸了?”这些是生活中很多家长与孩子最经常提起的话语。然而这种与孩子简单与责难的心灵沟通,使得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和抵触情绪,家庭教育实效大打折扣。
如何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更为顺畅而有效呢 在厦门市文明办的倡导下,厦门市有关单位共同采取“家庭教育互动协作小组”模式等多种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采访中,记者看到厦门外国语学校在初一、初二年级大面积组织和推进“家庭教育互动协作小组”活动模式,开发家长的教育资源,引导家长主动观察、分析、设计、帮助、调整、推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两代人在共同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了理解和信任,对阻碍孩子身心发展的具体问题,共同分析,共同面对,达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效果。
校园有个舒心室
淡蓝色的墙,躺在按摩椅上,可以听轻柔的音乐,也可以看投影仪播放的VCD,周围还布置了很多赏心悦目的绿色植物。这是厦门市湖里学专门为学生开设的心理咨询室,有心理疑惑的学生来到这里,很轻松地把所有的心里话都讲出来。
厦门市很多学校还结合“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日”、艺术节等活动上演校园心理剧,通过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冲突、烦恼、困惑等,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剧中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学生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领悟其中的道理,增长知识。
社会有片绿色空间
“投入设备很容易,但转变思想观念却不容易。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促进全社会思想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主任高思刚说。
为了营造“人人关心心理健康教育,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厦门市积极创造条件为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片绿色空间。厦门市将每年11月5日定为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