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蚌埠市提升城市品位迈步文化名城

2005-05-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李陈续 我有话说

本报讯 日前,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冯嘴子村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这里同时为“中国花鼓灯生态保护第一村”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花鼓灯艺术研究中心”挂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殷光亚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这是蚌埠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致力提升城市品位,打造

文化名城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蚌埠市位于淮河岸边,是大禹治水、夏启建国的故址,也是淮河文化的代表地区,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在加快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蚌埠市委、市政府认识到,一座城市仅仅有经济指标的增长还不够,还要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品位,真正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城市,必须既是一座“经济城”,也是一座“文化城”。在认识到位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把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文化名城作为一项战略,在政策导向、工作安排和经费投入上给予重视和支持,并逐步形成了“保护开发并重,事业产业同兴”的工作思路。

素有“东方芭蕾”美誉的花鼓灯是汉族舞蹈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作为主要原生地之一的蚌埠市,一直把花鼓灯艺术的保护开发作为文化重点工程。不仅对冯嘴子村等保存着花鼓灯艺术良好传承态势的重点地区进行规范保护和建设;而且为确保花鼓灯的艺术传承,市有关部门实施了以培养1000名男主角“鼓架子”、1000名女主角“兰花”、1000个锣鼓班子和命名100名艺人、建成100个演出班子为主要内容的“三千双百工程”,实施了集中本市力量、邀请国内名家专题创作的“舞台精品工程”。同时,为深入挖掘花鼓灯艺术的历史,蚌埠市还于2004年建成了花鼓灯博物馆,进行专业性的整理和专题研究。对于地区内大禹治水的历史遗存,蚌埠市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基础上,注重开展科学的挖掘整理,邀请全国百名历史、文化界专家学者举行“涂山―淮河文明研讨”,在学术上确立了蚌埠涂山是历史上大禹娶涂山氏为妻和会盟诸侯的“禹娶禹会”之地,并大大提高了蚌埠在国内外的文化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蚌埠市委、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他们对文化公益事业实行了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在内的5项优惠政策,对市歌舞团、泗州戏剧团等演出团体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群艺馆以及文物保护实行倾斜;同时,把城镇文化设施作为重点列入城镇建设规划,在建设标志性的淮河文化广场时,蚌埠市优先安排了歌剧院、科技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项目,并兴建了富有地方文化特征的人文始祖、大禹颂歌、华夏柱等历史文化雕塑。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2003年初就开展了大规模专题调研活动,协调全市规划设计了22个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确定了以大禹文化为内涵的涂山――白乳泉文化旅游开发、发挥区位优势的书报刊市场建设等重点,并积极招商引资,推进改革,初步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