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高等职业院校的全面质量管理

2005-05-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京家 我有话说

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否被社会所接受,关键因素是质量。影响毕业生质量的因素很多,它涉及学校从专业设置到毕业生工作的全过程,同时还必须从单一的毕业生质量扩展到教学的软硬件设施质量、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工作质量来认识。因此,需要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式。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全程控

制”和“全员参与”,强调一切从市场出发,一切为用户服务。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既要强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也应重视市场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和宏观政策要求进行正确定位是高等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前提。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准确定位。高等职业院校首先要把专科层次教育办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一流人才。在此基础上再拿出精力培养部分学生“专升本”,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到“专升本”上,甚至放到开办本科教育上,那就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方向,失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特色。二是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首先是就业教育,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要广泛调查,认真分析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专业和层次的需求信息,注重“适销性”,做到“以需定产”。

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也要紧紧跟上市场需求。要经常进行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调查,主动与经济管理部门沟通,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对来自各方面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其需求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专业的内容和重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根据有关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紧跟技术进步的形势,密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重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熟练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优秀人才。

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要提高毕业生质量必须在加强教学管理上下工夫,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有特色的教材建设。教材就象工厂里的机器和加工模具,是决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基本物质手段。目前高职院校的很多教材不适应教学需要,要么内容陈旧,要么层次不适合,经常采用普通高校的教材,无法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某些应用性强,知识更新快的学科如计算机信息类教材内容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要广泛了解教材信息,选择适合自己院校专业和层次的教材,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自编教材。

加强以实践教学作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在理论教学中,要强调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教学中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性。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现”能力,即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也就是转化为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比普通高校更加重视实践教学。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尤其是加强实训的比重,目前有的高职院校在探索中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并行的教学体系,较大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且在学生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大大加强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缩短了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期。

加强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以及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应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一要坚持专兼相结合的方针,二要抓好“双师型”队伍的培养。专业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由于高职院校的历史不长,迅速地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很困难。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来带动专职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应聘请一部分有专长的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同时,还可聘请一些专家和知名学者作为理论课的兼职教师。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弥补师资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但专职教师仍然是师资队伍的主体,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的教育观念、改革意识、业务能力和水平能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积极探索和推进个性化教学。当今时代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学校教育也要向多品种、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保障个性化教学的进行。另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对个性化技术的需求,充分调查研究社会需求的个性化特征,积极引导学生向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根据市场信息,可实施专门化的教学计划,专门化方向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根据需要自定方向,这样的弹性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照顾各企业的技术差异,可以延伸学生的适用岗位,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

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不能只靠领导,而必须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高职教育要贴近市场,全方位地为社会培养人才,对市场进行调研要靠教师;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借鉴,需要靠教师去探索;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靠教师去培养。因此,高职教育质量的主体,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共同体。学校质量风险机制应该是全员分担的机制,学校人人都是质量的责任人。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认为,管理不仅是管理者的事情,全体员工都有责任有权力参与管理,管理者要设法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管理当中去。只有把各个环节,每一个岗位上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质量。

我们要建立群众性的质量督导系统。督导系统应由一些富有教学管理经验,有威信,有科学教学思想的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对教学活动、教学管理、教风、学风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监督、考察、指导、反馈等。督导不仅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且应成为高职院校领导的“智囊团”和“高参”。督导机制的运行可采取以下方式:监督、考察、指导――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反馈)师生、教务处、校领导――提出教学改革思想。这种群众性的质量管理组织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自发的、非正式的,特别要鼓励各种自发的、非正式的群众组织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所有师生员工献言献策,才能真正建立起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机制,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系山东服装学院院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