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研究有着悠久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如何取得突破,是每位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不久前在安徽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韵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展现出韵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一是诗歌与其他文体关系研究。余恕诚的《从李商隐〈韩碑〉学韩文看唐人的文体创新意识》,对李商隐诗《韩碑》学
二是传统考证方面的新进展。张锡厚的《文字录校与敦煌文献整理――重读〈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及相关评论》对《敦煌诗集残卷辑考》进行了校读,认为《辑考》在文字录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陈铁民《关于守选制与唐人登第后的释褐时间》则对王勋成的《唐代铨选与文学》中唐人“进士及第守选三年”方可释褐为官的观点表示了异议,认为那只是中、晚唐的情况,初、盛唐并非完全如此。钟振振《唐诗新读》对一些唐诗名篇进行了新的解读,对当代名家的观点多有驳正。胡可先的《全宋诗补遗100首》新辑得《全宋诗》未收之诗100首。刘运好的《〈先秦汉魏南北朝诗〉辑校〈吴越春秋〉歌谣考辨――兼论七言诗的起源》是一篇考论结合较为扎实的文章。
三是在海峡两岸和国内外交流与互动方面有新进展。台湾地区林玫仪的《台湾词学研究之评析》分析了过去50年台湾词学研究的概况,一方面整理出其发展趋势,一方面也为未来词学研究归纳一些方向。齐益寿的《伤老悲志中的省思――陶渊明杂诗前八首析论》,也对诗的主旨提出了颇为新颖的看法。韩国柳晟俊教授的《朝鲜后期以来清代诗学研究概况》,详细介绍了朝鲜后期李德懋《清碑录》及佚名《东诗丛话》中一些汉学家对钱谦益、王士禄、王士祯、翁方纲、李调元、袁枚、徐石麒、李光地、吕留良、毛奇龄、李锴及其作品的评论;还对韩国当代的钱谦益、王士祯、叶燮、袁枚、郑燮、龚自珍、黄遵宪、王国维诗论的研究作了介绍。 (作者单位:安徽师大中国诗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