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莫把故事当真事儿

2005-06-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宫苏艺 我有话说

现象5月25日,吴作人的妻子萧淑芳、女婿商玉生及萧淑芳的关门弟子曲赫东一致表示 14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鉴宝》节目中展示的“吴作人《牧牛图》”系赝品。然而,在当日的节目中,该画作被专家鉴定为真品,估价25万元。

点评 《鉴宝》栏目火了 收视率上升就不必说了,其他电视台纷纷准备克隆这个栏目就是证明。《鉴宝》有知识性,但肯定不是学术课堂,吸引人的还是节目的娱乐性、游戏性,也就是它有好玩儿的地方。在这个前提下,吴作人《牧牛图》是25万,还是一文不值,对这个节目就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件事带来的娱乐。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会说中国书画的鉴定自古就非常复杂。且不说古画,就是对吴作人这样的当代书画家,由于没有可以量化的数据库,进行科学的鉴定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书画鉴定中,鉴定专家的主观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对同一件书画作品给出不同的意见也屡见不鲜。当然,本点评的要点不在古玩鉴定。

据参加5月14日下午《鉴宝》栏目每月一次初鉴会的青铜器专家贾文忠介绍,当时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数百名收藏爱好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其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了附近正在举行的房展会。但是,这些前来鉴宝的人,几乎人人都是满怀希望进去,垂头丧气出来。贾文忠一下午看了八九十件东西,只有一两件是真的,而且年代也不久远。他说,参加初鉴会将近一年,还没有看到过真正的好东西。

今天,人们热衷于古玩收藏,除了整个收藏市场的火爆之外,贾文忠认为很多关于古玩收藏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中关于“捡漏”的故事让人听得太多、看得太多,就难免会幻想这样的事情能落在自己头上。实际上在古玩收藏界,“捡漏”出现的概率不及“上当”的百分之一―――按照鉴定古家具的专家张德祥的说法,“捡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那些出现在文艺作品中的“捡漏”故事,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是剧情的需要,是为了吸引观众。文艺作品就是文艺作品,人们看的时候应该抱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娱乐的心态,要做到心中有数 它就是一个故事。

电视剧《五月槐花香》的编剧邹静之是我的朋友。他喜欢古家具,尤其是乡村古家具,并有独到见解。“铁三角”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也有此好。古家具市场经常可以见到这几位。邹静之收藏古家具,也有“走眼”的时候,这是他告诉我的。但对他来说,收藏古家具本来就是娱乐,“走眼”也就成了创作素材。反正他不会把电视剧里写的“捡漏”的故事当真事儿。

那么,您也莫把故事当真事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