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14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南安市,是福建省农村教育人口的第一大户,当地的教育有着比别人更多的困难和压力。近年来,南安一直将科教兴市作为根本性战略举措,把发展农村教育、建设教育强市作为增强南安综合实力的突出工作紧抓不放,扎扎实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今,南安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教育发展成果,一跃成为一颗耀眼
解难题办实事,优先发展教育
南安市市委书记陈庆宗多次在教育工作会上提出 “做好教育这篇大文章,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从而把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既是南安人民的迫切希望,也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市长陈贻萍也多次提出,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把基础教育搞上去。正是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南安市优先发展教育才得以切实地贯彻。
几年来,南安市千方百计为教育发展解难题、创条件、办实事。2001年至今,南安市每年投入教育发展的资金均达2亿元以上,并年年实现“三个增长”。尤其是2003年度,在农村税费改革启动、教育附加费免征的情况下,全市仍由财政投入3.06亿元,比2002年的2.36亿元增长29.83%,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18.69%的增长率;2004年度,南安市政府确定十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教育方面就占了其中三项;2005年市财政预算中,教育经费得到了优先安排。
为了让“优先发展教育”成为一诺千金,拥有教育管理硕士学位的南安市副市长陈益,站到了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发展思路的第一线。近十年来,她坚持深入教育第一线,根据南安教育的实情,发挥理论指导的优势,身体力行地推动南安教育均衡、快速地发展。南安市相继推出了危改工程、膳食工程、创优工程、成才工程、帮扶工程、安居工程等六项关系教育发展的“民心工程”,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才把南安教育送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福建教育的排头兵。截至目前,全市共消除中小学危房面积15万平方米,改建扩建校舍面积31.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2亿元;每年安排100万元专款,对3000名困难寄宿生进行膳食补助;全市每年均有六、七千名“二女户”学生和贫困户学生享受到挂钩帮学、学费减免、招生照顾等优惠政策;还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低保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并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课改重在“改”校长和老师
早在1999年,南安市就有43所学校加入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2001年6月,南安被评为“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地区”。2004年,南安成为全国首批“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之一。短短几年,南安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速度。南安在课改之始,就非常明确地提出 校长是课改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应在课改中首先成长,并要求校长在课改中做到四个“必须”、五个“善于”,即必须参与“周六课程研讨日”,必须参与或主持实验课题研究,必须成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者,必须担任新课程教学;校长在课改活动中要善于听、善于思、善于写、善于说、善于评。短短的几年时间,南安的校长队伍就有了显著变化。
南安有14000多名教师,如何把这支队伍锻造成南安教改的脊梁呢 南安从加强和改进三级 市、片、校 教研网络入手,实行重心下移,建立以解决课改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教师与课改一路同行,一同成长。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度,就有2万多人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全市中小学教师论文获奖情况喜人,国家级24人次,省级58人次,泉州市级209人次,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南安课改大潮中迅速成熟起来了。
公平发展,共同成长
在推行课改的过程中,南安教育人大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取消成绩报告单而代之以素质教育报告手册,取消定性评价而代之以“成长记录袋”,严禁成绩排名而代之以个性发展评比,严禁体罚训斥而代之以心理健康辅导……这里的老师自豪地说 “我们学校,没有差生,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
如今,南安再也找不到一所真正意义上的薄弱校。2004年举办的第四届“教育改革创新论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农村学校教师人数占一等奖获得者的89.5%。
几年来,南安教育人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终于有了回报 2004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5%,小学入学率达99.9%,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6.5%,完成初一新生招生计划的101.78%,高中阶段入学率达62.7%。教育质量持续提高,高考实际录取率73.5%,继续位居泉州各县 市、区 前列,各类职业学校推荐就业率高达94.5%。近十年来的努力,南安市改变了教育落后的局面,2004年6月,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如期实现了“双高普九”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