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积极推进新时期城市环境保护工作

2005-06-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 解振华 我有话说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它反映了城市环境保护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城市是人口、经济集中的地方,也是环境压力最大的地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近年来,城市环保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随着政

府职能逐步转变,城市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增加,产业结构、城市布局调整的力度日趋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提高。总体上看,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城市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部分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群众的环境意识显著增强。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效举措。自1997年以来,“创模”活动在全国各地得到了积极响应,已有45个城市和3个直辖市的城区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或城区”称号,还有100多个城市(区)正在积极创建。目前,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经济都实现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城市环境质量也明显改善,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或好于二级的天数均大于80%,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景观河道水质基本消除了黑臭问题。“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和谐”已成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重要标志。

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根本目的就是鼓励各地做到“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中发展城市”,积极探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这几年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体会:

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各城市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入手,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使一些长期困扰群众生活的环境污染“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创模”工作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实惠,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发挥创造精神、参与城市发展的机会,因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提升了城市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威望。原来阻力很大、长期拖延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由于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创模”过程中也迎刃而解。据统计,环保模范城市市民对政府环保工作的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

提高了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很多城市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城市布局,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效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档次”,有几个城市还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和“全球500佳”的称号。过去很多城市靠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现在靠环境作为亮点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可以说,“环保模范城市”已成为城市的“绿色名片”,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还带动了商贸、旅游、通讯和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每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经过一般为三年的创建过程,人均GDP都增长了33%左右,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一半,环保投资水平平均增长了18%,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提高了3倍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平均提高了5%。

为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大约在人均GDP达到8000 10000美元时环境状况才开始好转。有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使这一转折点提前到人均GDP5000 7000美元。我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基本上做到了人均GDP达到3000 4000美元左右环境质量就开始好转,为正在快速进行城市化的其他地区树立了宝贵的示范。实践证明,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采取积极和正确的措施,就能够使我国城市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开辟一条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获得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只是走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下一阶段的目标是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如何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我们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要把环境保护规划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容量是城市发展中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只有进行周密规划和合理利用,才能使城市环境容量最大限度地支撑城市长期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城市发展要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依据自然和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规模。要提高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地位,把它作为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计划的基础,并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积极引导各类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区域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

二要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做好城市环境保护,硬件是关键。环保模范城市的经验表明,没有环境基础设施的较大发展,城市环境面貌难以根本改变。要发挥政府对环境基础设施投入的主导作用,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置、集中供热、清洁气源等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在不断增加政府环保投入的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落实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所有城镇都要因地制宜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逐步实现雨水与污水分流。所有城市都要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改革垃圾收集和处理方式,促进垃圾和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三要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共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具体体现。必须避免出现城市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却每况愈下的不平衡、不协调局面。要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城市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支持农村污染防治工作,防止城区污染向农村乡镇转移。严格限制生活垃圾与工业固体废物挤占耕地,严禁危险废物占用耕地。对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土地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修复;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超标耕地要综合治理,污染严重的要改变其用途。严格控制主要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基地的污灌,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应注重自然化、人文化、生态化,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以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遗产。

四要实施城市环境管理的分类指导。要根据城市的自身特点和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制定环境保护战略。经济发达的城市应逐步采取“环境优先”的总体方针,在环境保护上高标准、严要求,积极争创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市。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小城市要将环境保护规划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在发展中保留传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使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经济和建设同步发展。工业型城市的环境保护重点应放在产业结构调整和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上,加大工业污染控制和集约化农业污染控制。资源型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要重在改变过于单一的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扩展资源循环利用的链条,克服地面沉降等自然损害。旅游和人文型城市应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系统,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问题。

五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我国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节约资源、集约发展的道路,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更应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要在各级城市中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以城市整体或城市群的大视野,规划经济体系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各类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要用资源节约利用的指标衡量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潜力,反对盲目追求规模、降低资源利用效率的城市发展思路。要在城市居民中大力倡导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发动广大群众创造他们自己的环保型生活方式,同时通过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激励人们节约使用一切稀缺资源,制约铺张浪费的不良做法。

加强城市环境保护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工作在城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状况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而奋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