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辉县市6月11日电山区“一个人的学校”即一个教师办学的故事如今在河南辉县市已成为历史。该市贫困山区目前已有4000多名山里娃告别了分散的教学点,集中住进了21所设施齐全的寄宿制学校。
辉县市位于太行山东南麓,山区面积占70%,14个山区乡镇中有7个是省级贫困乡。山高路险,居住
山区小学教育出路究竟在哪里?辉县市经过调查、论证,提出了大胆设想:设点并校,建立寄宿制中心小学。该市借助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投资1500万元,先后建成了21所寄宿制学校。
寄宿制学校给山区教育带来曙光。寄宿制学校有利于集中资金投向,避免重复建设,减少群众负担。三郊口乡有72个自然村,原有19个小学和教学点,最小的教学点只有1名教师,4名学生,分4个年级。教学点如此分散,仍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每天上学要往返5公里以上,山路崎岖不平,学生时有事故发生。市乡两级投资建成三郊口寄宿制学校,容纳了全乡全部初中和大部分小学的学生,学生自带口粮,每月只交18元伙食费。由于寄宿制学校学生能集中学习,负担不重,学生家长纷纷将孩子送来就读,学校还吸引了新乡市、林州市和山西农村的学生。
寄宿制学校优化了教师队伍,开足了课程;学生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拍石头乡原有30所小学,教育设施落后,师资贫乏,学生上学也就是学几个字、认几个数而已。建立寄宿制学校后,拍石头乡只保留这一所学校,师资雄厚了,业务研修开展起来,音乐、体育、美术全部开课,还开了英语和信息技术课。学校设施也先进了,配备了图书馆、微机室等。学生们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课余还参加了思维、写作、英语等兴趣小组。此外,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也是明显的变化之一,孩子们日常生活可以自理,还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农村家长非常满意。
寄宿制学校还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山区脱贫奔小康。寄宿制学校创办前,家长每天须按时做饭,天天接送,到外乡镇借读,经济负担更大。现在家长可以腾出时间干活挣钱,打工一月收入即可满足孩子一年生活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