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2005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开幕式上,当年届七旬的歌唱家叶佩英演唱的《我爱你,中国》曲音甫落,全场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场上中影乐团的全体演奏员、场下参加开幕式的嘉宾和中学生,都站起来向叶佩英表达他们由衷的敬佩之情。
何以出现这样感人的场面 原来,由于日前淋雨造成的身体不适,加之年纪
叶佩英赢得了开幕式所有演出中最热烈的掌声。
小观众、演奏员和嘉宾究竟为何鼓掌,“失声”何以能赢得最热烈的掌声?这种“掌声响起来”的场景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当下某些舞台演出和电视播出的一些晚会类节目中,用录音带对口型式的假唱并不少见。不仅如此,甚至在一些乐器类的演出中,竟也出现了假拉、假吹的现象。一些歌手“一曲成名”后,揣着磁带走南闯北,身体“永不疲倦”、嗓音“永不沙哑”;一些艺术功底本来不错的演员,有了音效完美的磁带后,也对起了口型;更有个别的演员,说话的嗓音都已沙哑,却也能在歌唱的时候“焕发青春”。有了可供对口型的磁带,什么“真、善、美”,什么观众的利益、艺术的魅力,什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什么演员的公平竞争、艺术的新陈代谢,统统被抛诸脑后。
假唱现象的存在其实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假唱现象的熟视无睹。对艺术的根本要求就是“真”。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为了演出不出差错,为了产生更好的音响效果,为了观众的利益,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节目带、由演员对口型、对手型是必要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越是重要的演出就越是要假唱呢,是不是演员在演出中间一点错都不能出 如果有谁在这些问题上迷惑不清或者装糊涂,那么,叶佩英所获得的掌声足以使其得到清晰的答案。
在前些天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某些节目中,一些儿童演员竟也熟练地对起了口型,假唱、假吹,这种现象让人忧虑 这些节目的导演难道就那么不能容忍演出中的瑕疵吗 难道就那么不宽容小演员可能出现的差错吗 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假唱和假吹是一种远不能用“瑕疵”来形容的丑行吗 难道他们就不怕以此污染儿童的心灵吗
艺术给人“善”与“美”,其前提是“真”。而“假”,则是与“丑”和“恶”联系在一起的。演唱中的失声,无疑是艺术表演上的瑕疵,然而,恰是老艺术家那带有瑕疵的演出,却赢得了人们最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告诉我们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