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瑞士两把军刀的不同命运

2005-06-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日内瓦记者刘军 我有话说

瑞士军刀闻名天下,远销100多个国家。在某种意义上,它是瑞士产品质量和信誉的象征。实际上,市场上销售的瑞士军刀有两个牌子:施维茨州的维氏军刀和汝拉州的威戈军刀。它们都以瑞士国旗为标志,只是国旗的形状略有不同。100多年来,这两个19世纪末先后诞生的军刀厂形成对峙之势,同是家族企业和手工制作,同是瑞士

军队的军刀供应商,同样以外销为主,无论是产品形状和质量都难分伯仲。

今年4月传出消息,威戈被维氏收购,尽管威戈仍然保留品牌标识,但已成为维氏麾下子公司。百余年竞争,威戈落到被对手收购的地步,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军撤离欧洲战场,大量的维氏军刀被带到美国,并被称为“瑞士军刀”,等于为维氏军刀做了活广告。维氏军刀销售量激增,1970年到1990年20年间,维氏的销售增长8倍,年销售额达1.6亿瑞郎。同期,威戈的销售额增长6倍,年销售额达3200万瑞郎。然而,到去年年底,维氏年销售额达3.75亿瑞郎,威戈却回天乏术,销售额跌至2300万瑞郎。维氏一花独秀,两雄相争的局面被打破。

从经营方式和理念来看,维氏一直保持家族企业传统,目前的企业领导已延续至第四代,保持了企业传统和经营信条的连续性。几十年来,企业把股息和赢利投入企业扩大再生产和职工培训,保障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技艺高超的人力资源。在瑞士经济整体不看好的情况下,维氏注重改善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年底按生产质量、工作能力和接受培训程度颁发相当于半个月到3个月薪水的“红包”。当许多瑞士职业妇女因怕丢掉工作而不生或晚生孩子之际,维氏却给雇员产妇6个月产假,期间领取80%月薪。维氏利用经济发展期鼓励职工多劳多得,增加企业资金储备。当出现市场萧条,则给职工更多假期,同时加强技术革新。就连老对手威戈的高层领导也承认:“在维氏工作的职工有强烈的企业责任感和自豪感。”

威戈尽管也是家族企业起家,但近几十年来,股东换了一茬又一茬,没有始终如一的企业理念。每换一次股东,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最后一任领导热衷于社会活动,既是政治家、后备役军官,还是州立银行总裁,其“不透明的家长制”经营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经营和销售连年下滑。此外,在市场营销方面,威戈缺乏热情和活力,借维氏国际声誉之力推销自己。事实证明,此举行不通。20世纪90年代末期,威戈曾为企业注入数百万瑞郎资金,设计、开发出一种“小型办公箱”,希望借此重整旗鼓,但“9・11”事件导致新产品营销先天不足,销售减少三分之一。主要债券人州立银行去年责令威戈今年1月必须更换新首席执行官,否则将不再提供债券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威戈不得不同意被维氏收购。

威戈被收购使瑞士军刀生产技术没有外流,也使威戈职工的工作有了保障,堪称善举。威戈由竞争到臣服的演变过程,体现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他们坚持连续、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紧抓市场机遇,采取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