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冼星海是我国现代革命音乐的先驱,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音乐家。他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祖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敌救国的
精神武器。正值冼星海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本版特刊发四篇文章,以纪念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弘扬他坚持走民族化、大众化道路的执著精神,学习他紧扣大众脉搏、抒发大众心声的创作态度。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可歌可泣、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他的音乐创作,贴近生活、贴近大众,从歌曲到器乐创作,无不以当时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赢得了绝大多数受众的喜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中国人民火热的斗争生活及精神生活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的贡献。
冼星海同志早年怀着崇高的理想赴法国留学。回到祖国后,由于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的重大历史时刻,冼星海同志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选择了最适合那个时代需要的创作方式,走了一条至今我们仍需要努力学习的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他的大量音乐作品不仅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自冼星海同志以后时期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学习的榜样。
冼星海同志的创作之所以能在今天仍产生重大影响,和他在创作中坚持向民间学习,向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一手伸向世界,一手伸向民族是分不开的。他的音乐创作在形式和结构上十分完美,这和他接受了西方近现代的音乐教育有关;他的音乐语言十分民族化,也十分亲切,与听众有很强的亲和力,这和他孜孜不倦地向老百姓学习是分不开的。冼星海同志是广东人,但他的音乐语汇完全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他吸收了幅员广大的整个中国各地的民间音乐语汇,使他的旋律既有中国北方的高亢、苍凉和大气,又有中国南方的秀美、婉约和流畅。从他在延安时期创作的大量作品看,如《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二月里来》等,其旋律基本受了我国北方的民族音乐影响,显示了他音乐的大气磅礴的精神气质的一方面;另外,他在其他时期创作的《下山虎》、《中国狂想曲》等,则又显示了他卓越的音乐语言多样化的才能。在中西结合方面,冼星海同志以他大量的艺术实践为我们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洋为中用”的范例。他的作品如《夜半歌声》、《太行山上》、《黄河怨》、《到敌人后方去》、《黄河之恋》等,以中西结合的音乐语言与本国人民的实际生活内容出发,做出了二者相结合并非常成功的范例。他的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人民大众中产生了鼓舞、激励、愉悦、审美的功能,也为中国的作家、文艺家提供了一个如何使艺术更多地走入大众这样一个重大命题的优秀实例。
冼星海同志的创作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是和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分不开的。在我国抗日战争及民族危亡的重大时刻,他毅然回到祖国,并积极地投入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以文艺为武器,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积极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宽厚的情操,努力刻画了中国人民高尚善良的精神气质,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高尚的人格与不朽的作品,永远是我们努力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国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的宏伟事业也摆在了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面前。我们要学习冼星海同志的这种精神,为我国早日进入世界强国之林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