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德育之重

2005-06-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檀传宝 我有话说

所谓“德育之重”指的是德育的分量之重(德育的重要)。德育的重要是无庸置疑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言,任何社会的生活品质都要以道德和道德教育机制加以保证,现代社会更是如此。从儿童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儿童当前学习生活的动力与质量、未来生活的和谐与幸福都取决于他们是否接受了良好的“做人”

方面的教育。所以德育“为首”的命题所表达的,并不是教育序列问题,而是对教育的要害与本真的界定。

200年前德国伟大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过的“没有离开教育(实际上指的是德育)的教学”的命题就已经有了很好的结论。台湾的陈?臣博士在他的《教育哲学》中也表达得十分精彩:“教育是应该包含有教导和学习的因素在内,但反过来说并不一定为真。亦即有教有学的行为或活动,不见得就是教育。这是因为教育本身也是一种价值的活动”。德育是教育的灵魂。离开“育人”无以言“教书”,离开德育谈教育无异于缘木求鱼。现代教育的毛病之一也在于我们往往偏离了教育的价值属性。故今天我们希望中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就不能不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到德育问题之上。

德育又是困难的。而且在全部教育领域之中,德育的困难是大家公认的。首先是常规的困难。所谓“常规的困难”指的是德育领域广泛存在着一般教育领域或许不太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在纯粹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当我们需要了解教学效果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发一份试卷考一考我们的学生,然后对考卷做分析,就很容易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在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就可以了。但是一般文化课所拥有的这个评价或者诊断的工具在德育活动中基本上不存在。我们能够对学生施测的只能是道德认知或道德行为。由于道德认知未必能够转化为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未必反映道德动机,所以基本上我们无法了解某一道德教育活动学生在“品德”(综合了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上“长”了或“缺”了多少。此外,在某些知识或者技能学习上强制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德育则不然。德育上的强制灌输基本上是无效的。因此,别的领域没有的困难,德育领域广泛存在,而且不容易克服。其次是时代的挑战。时代的发展一日千里,比如网络时代就已经迅速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况。我们的儿童变了,我们的环境变了,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是自由,同时也是自由的困惑;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是开放,也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孤独。在德育问题上我们从人类价值共识的建立到具体教育策略的探索都遇到了前人所不曾遇到的一系列难题。

正是基于我们对于德育问题的认识,我们一些对于德育有着强烈使命感的青年学人,才不约而同地从一个侧面进入了各自关心的德育问题领域。现在我们将我们粗浅的研究集结起来,形成“当代中国德育问题研究”丛书。

(本文为“当代中国德育问题研究”丛书总序,刊登时有删节。丛书的《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大众传媒的价值影响与青少年德育》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