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再现文化辉煌

2005-06-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李家杰 我有话说

永定河从西南方向的门头沟流到北京。门头沟是永定河文化诞生的地方,今日的门头沟人正在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再创文化辉煌。

三管齐下抓文化

门头沟是北京西边的一道天然屏障,境内山地面积占98%以上。自禁止采煤和放牧以来,全区经济收入明显减少。2004年,全区财政收入

仅比北京市顺义区的一个天竺镇多一亿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门头沟反而加大了文化建设投入。

门头沟始终将“再现辉煌”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不懈努力,历史文化保护和现代文化建设双获丰收。文化部、人事部、国家文物局分别授予门头沟“全国先进文化集体”、“全国文物先进区”、“郑振铎―――王冶秋文物保护奖”,同时赢得“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传达出春秋儒家文化信息的千年古幡乐,复活后令当代音乐家拍手叫好,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清初当地百姓创造的民间舞蹈太平鼓,再现舞台,磅礴气势震动了奥运会组委会,将被推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舞台。创作的舞蹈《金鼓齐鸣》,全国比赛中独占鳌头,获全国山花奖金奖。他们编辑出版了全国第一本县级《民俗志》和《文物志》。同时新建京郊最大的博物馆和190个文化图书娱乐影视场所及覆盖全区每一个山村的电视网和区、镇、村、个体4级文化活动网。

副区长王智慧讲了获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一是将文化发展放在兴区富民、区域定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研究考虑制定政策;二是给文化项目提供充分的养分,不急于向文化要效益;三是工作接力不断线,上届政府做下届政府的奠基石。

提升文化人地位

永定河文化历史底蕴丰厚,涉及面宽。为了研究、弘扬和发展永定河文化,门头沟一面大力培养留得住的专业研究队伍,一面充分发挥首都一流专家云集优势。

门头沟人都知道“门城八怪”。“八怪”各有本职工作,可他们都醉心于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当地民俗民间文化,经常利用节假日深入山区,搜集挖掘一手资料,编辑出版了30本民俗集,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民俗志《门头沟民俗志》原始稿。被国家文物局授予“郑振铎―王冶秋文物保护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刘义全,1982年进文物所时,仅是一个下乡回城的高小毕业生。门头沟区领导的高明之处在于,承认他们是专家,不管是不是区政协委员,有没有专业技术职称,一律聘请为区政协文史委员,为他们开展民俗研究大开绿灯。

12个作家协会、舞蹈协会、音乐协会等文化社团组织和140个业余文艺团队,为当地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沿河城村农妇吕秀玉,把对这座古城的热爱,融入笔端,先后在文联主办的刊物《百花山》、《京郊日报》副刊发表多篇散文,现已成为作协会员。

为文化唱戏搭台

在门头沟城区,东西南北中,都有一个或好几个公园。它们依地势建成,不见人工雕琢痕迹,具有鲜明的个性,是文化“唱戏”理想的选择。这些公园,大都处在城镇繁华位置,做一些开发,经济效益肯定不错。但门头沟却把它们派了文化用场,成了“文化唱戏”的大舞台。在一个个公园里,唱歌的,跳舞的,看书的,摄影的,散步的,都能各得其所。在这个舞台上,时常能够看到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交替出现。各公园月月有演出,季季有高潮,一年四季不断线,给山区人民带来丰富的文艺大餐。

乡镇“搭台”的积极性同样不低。2002年,上级一声令下,斋堂镇关闭了67个煤矿、76个井口。这等于切断了当地一条财路,但斋堂镇并没有因此放松“搭台”工作。为恢复万历年间建成的沿河古城,该镇坚持用好石料补城墙裂口,恢复后的古城突出了北京山区民用建筑特点,传承了原有的民宅建筑文化。

“环境搭台”是促成文化与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1999年到2004年,门头沟区文化投入增长5倍,同期经济增长2.2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