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黑色到绿色的变革

2005-06-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李东平 通讯员 秦宏平 我有话说

走进晋城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色岛屿”;漫步晋城街头,到处是绿意葱葱的园林风景。晋城,一个满眼是绿充满活力的城市

晋城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煤炭生铁基地,丰富的煤铁资源刺激了当地的“黑色”产业,使当地迅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成为山西最早实现全市整体达小康目标的地市。但随着煤铁资源的减少和生

态环境的恶化,一些小康村由富返贫。不少乡村企业由于环境污染很难“筑巢落凤”。市区公共绿地被商铺、停车场、仓库侵占,变成了经营场所。市委书记李雁红认为 “煤堆矿碴上建不起文明城市。只有创建和营造生机盎然的绿色生态环境,才能保证晋城的协调发展。”李雁红的看法很快被全市人民所接受。于是,一场从“黑色”到“绿色”的变革在全市展开。

先将城市绿起来。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安排了植物公园、东吕匠公园、博物馆等一大批绿化工程。同时与大晋城、大开放的发展氛围相协调,又积极引导市直和驻市中央企业和省直单位拆墙透绿,变封闭式的格局为开放式的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带头拆除围墙、门面房,虽损失好几十万元,但将市委政府综合办公大院建成了一个开放式的花园式的办公场所。市机关带了头,市直、驻市单位、城区、泽州县马上行动起来,建设“绿色”单位。到目前为此,市区绿化面积达3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达200公顷,绿地覆盖率达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1平方米。

环市区、环县区、环城镇区绿起来。近年来,全市共拿出上亿元资金进行环城生态园林绿化。市里将环市区周围的荒山和环路边15米处以及市区公路交叉口等处作为绿化重点,共植树35万株,营造了一条30米宽的绿色林带,营造小片绿地290亩。市属各县市区及重点乡镇也建成了环城绿色生态圈。这些绿色林带,群众形象地称它为挂在晋城脖子上的“绿色项链”。

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绿起来。晋焦、晋阳及刚刚通车的晋长高速公路都按照公路每侧绿化带10至30米的高标准,实现了公路建设与两侧绿化带的同步发展。

山绿了,街绿了,村绿了,单位绿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也要绿起来。黄华街社区由驻地单位投资12万元,绿化面积达800多平方米。在新的晋城市安居工程示范区凤庆小区,楼前楼后树木挺拔、绿草茵茵,这里的人均绿地面积已达10平方米。100多个小康村也按照生态绿化型、生态园林型、生态旅游型等3种类型搞了园林绿化。

近年来,晋城市仅市区就新栽乔木58万株,相当于建市以来栽树总和的10多倍,新增绿化面积高达141万平方米。这不仅改善了晋城的投资环境,更改善了晋城的整体形象。外商开始将目光投向晋城。继台商郭台铭投资5亿美元建厂之后,一港商又以56%的股份,一次投资1.6亿多元,共同开发大宁煤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