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研究型大学的思考

2005-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段宝岩 我有话说

    研究型大学是20世纪世界教育和科技迅猛发展的结果,是高水平大学的集合体。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研究型大学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才、项目、实验室是大学发展的基础要素,同时也是衡量一所大学实力的三维坐标。构建中国研究型大学

,应当从这些基础要素抓起,培根固本,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增强成果转化应用,把高水平大学建设与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促进和带动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人才横坐标―――研究型大学的核心

人才兴则大学兴,人才是构建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研究型大学之所以取得辉煌的创新成果,其根本就在于聚集了一大批顶尖人才、拥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从而形成了师资队伍和后备梯队的良性循环和杰出人才集聚的马太效应,保持了旺盛的创新力和持久的生命力。研究型大学的人才概念涵盖了优秀的科研教学骨干师资和一流的研究生培养两个方面。

研究型大学是杰出人才聚集的地方。毋庸置疑,构建中国研究型大学,应当牢牢抓住人才这个核心,立足国情,结合实际,坚定不移地推行人才强校战略,努力优化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一,吸引与培养人才并举,以培养为主。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人才的成长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盲目引进与封闭自大均不足取,只有加大对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才是突破人才瓶颈制约的最有效途径。要积极提倡教师坚持教学与科研“两条腿”走路,形成师资队伍合理的年龄结构和梯队层次,建立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鼓励年轻人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早日成才。

第二,待遇与成长环境并重,培育科学土壤。一流成果的出现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和艰苦努力,而人才成长则更是一个周期漫长的过程。吸引和培养杰出人才,优厚待遇是必须的,但不是绝对的。真正的人才,最注重的是有事干、能干事、干成事,最关注的是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

人才的聚集与培养,要特别注重学术氛围、工作环境以及有利于人才成长科学土壤的培植,要从能够使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着手,立足于干事业、求发展的高层次目标,使中青年人才成长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既有条件,也有要求,把个人的成长与团队、学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战略目标的发展相统一,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后备军。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学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加强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是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构建中国研究型大学,要加快特色型大学的超前发展,推动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加快发展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项目纵坐标―――提升创新水平的重要基础

研究型大学是知识创新的源头,项目则是知识创新的基础。支撑研究型大学构成要素的最重要载体就是项目;缺乏重大、重要的研究项目,科研的水平和层次就不能迅速提高;没有大量的项目研究,教学的水平、内涵和质量也得不到充分保证;项目带来经费,是整体实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显示度;项目支撑发展,人才团队和学科建设正是在大项目、大课题的带动下形成气候、酝酿出创新成果的。

我国高校的科研,正在从以学术为主的理论研究逐步走向理论与应用并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科技成果转化相协调的新方向,致力于产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理论和应用成果。200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两项成果,均属于新型复合材料的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不仅形成了技术平台、装备制作平台,而且实现了产业化,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科技创新的研究任务相当繁重,有大量的项目和课题需要突破,有大量的任务和目标需要完成,争取项目和寻找课题的资源相当丰富。

大学项目和课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如863、973以及国家重点战略攻关专项计划,国防建设、科技强军等重大突破性战略研究项目以及型号装备等;第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以及更新换代等带来的企业技术研究课题,发展制造业等带来的制造技术方面的创新研究;第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尖端技术研究,例如在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方面的尖端科技发展前沿研究;第四,紧密结合市场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用横向课题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等。

抓住机遇,积极争取研究项目与课题,承担大项目、推进技术创新、产生众多研究成果,是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当务之急。

实验室立体坐标―――聚合人才与项目、实现创新的关键

实验室是研究型大学汇集人才、开展项目研究的重要平台,是实现科学创新和技术突破的基地。实验室的规模和水平是学科发展与成长的显著标志,高水平实验室在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水平实验室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平台,更是汇聚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我国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薄弱,总体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程中,整合科研实验室,打破小作坊、小团队的研究模式,打破隶属关系限制、加强横向联合和集体攻关,组建国家实验室,针对新型工业化建设、国防军工装备中的急迫问题和技术创新实际课题开展集中攻关势在必行,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内开展大项目集成研究、进行大团队合作十分必要。

目前,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已逐步展开,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一大批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实验室以及行业领域的实验室为支撑,构筑起国家创新体系的骨干基地,对于推进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研究型大学参与实验室的基地建设,进一步整合、聚集人才与项目,进行集中攻关,发挥大学特殊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对于促进国家大型实验室基地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