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引这项工程的军事需求必定是一套有机体系。根据提出需求的主体、需求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军事需求划分为战略需求、战争需求和作战需求等三个层次。
战略需求是军事需
战争需求是军事需求体系的主体。为了完成战略需求,军队一般会威胁使用战争或实际使用战争。不同规模、不同形态、不同样式的战争就会对参战部队的数量规模、军兵种结构比例和指挥体系等提出不同的需求。这就是所谓的战争需求。它由军队最高决策层提出。如未来可能的战争样式有:海上封锁战、海上保交作战、边境反击作战、城市攻防战,等等。
作战需求是军事需求体系的基础。为了完成某种具体的作战行动而对武器装备、官兵素质、战术运用等提出的需求,就是作战需求。它是对战争需求的分化、细化和深化,是构成整个军事需求体系的“基因”。作战需求主要由广大一线官兵提出,并报有关部门确认。作战需求紧贴装备系统甚至单件装备,紧贴参战官兵甚至单个军人。
战争需求、作战需求必须服从服务于战略需求。要及时而正确地提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求,需要有科学合理的需求研究机制和方法。
设置专门负责军事需求的机构。这些年来,需求牵引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主动超前设计战争。一位未来学家说过,如果今天我们不创造未来,那么明天我们就会生活在过去。今天的战争是昨天设计的结果,明天的战争则是今天“设计”的“样品”。1982年,美国陆军《作战纲要》正式提出用于指导未来战争的“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空地一体,密切协同”、“精确点穴,重点瘫痪”等战法对该理论进行了充分诠释。难怪有人说,海湾战争早在其打响之前的十几年就被美国人设计好了。
注重运用虚拟实战法。毋庸置疑,实战对军事变革的刺激最直接、最强烈,实战牵引的效果也最明显。在这次世界新军事变革中,美国接连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虽然每次都是打赢了,但还是热衷于自己给自己挑毛病、找需求,结果是每一场战争都牵引美军建设向前迈一步。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来说,实战牵引尚缺乏现实性。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仿真训练,是充满信息时代气息的一个好方法。
多在对外交流中寻找需求。开放、互动是信息时代的特点。封闭的军队决不可能成为强大的军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我们多参加联合军事演习,多派军事观察员和留学生,增加军事访问机会,扩大军品贸易,多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等,在与外军的直接交流中,很容易发现优劣,也就容易正确提出变革的需求。
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需求。信息时代,军事需求研究必须是动态滚进的。号称第一代隐身直升机的“科曼奇”,美国人研制它的需求是,在欧洲战场上,躲避苏联军队的雷达,打击苏军的坦克集群。然而,美军眼前最重要的敌人是恐怖分子。“科曼奇”上各种躲避雷达的隐形科技对肉眼毫无作用。于是,美军果断地调整购买需求,单方中止了耗资巨大的“科曼奇”计划。可见,研究军事需求,一定要有“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态度和精神。
广泛利用民间智慧。毛泽东同志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同样,在广大民众之中,也有很多关于战略、战争以及武器装备方面的真知灼见。其中许多见解就是很好的军事需求。美国人很善于利用老百姓的力量直接为军队服务。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说,他们的新军事革命是从市场“买”来的,故又称之为“军事采办革命”。这主要是针对装备而言。在军事需求方面,又何尝不是这样。在冷战时期的核军备竞赛中,美国的很多决策都来自于民间机构兰德公司的战略需求分析。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主要行动就是在“震慑―――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的牵引下而进行的,此理论的原创就是民间人士。对这些具体做法,我们不可能照搬照抄,但是这种思路却是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