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今年春节前,他深入太行山区了解农村状况,写出4万字的调查报告《乡村八记》。此文在清华大学内部网站上广受关注,并经《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之手,寄到了温家宝总理那里。温总理阅后亲笔复信,他写道 “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
温总理的话是对青年学子走向基层、了解社会的最好鼓励和支持,也为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提供了有益的指导。青年的成长关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因而他们身上负有一份特殊的使命和责任。而要担起这样的重任,首先必须接触一个真实的社会。唯有切身的体会,才能唤起最为真挚的责任感。正如李强那样,当他走入陌生的村庄时,城市与农村之间两个世界的转变使他震惊,于是才有了不吐不快的感觉,才有了一篇饱含深情的报告。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了解农村也就是了解当代中国最为复杂的国情。许许多多的青年学子正是满怀热情和责任心,将自己的事业与农村联系起来。在他们身上,责任不仅表现在努力去了解农村现实,更体现于以实际行动去改变农村现实。
18年前,北大经济系毕业生吴奇修,顶着外界的疑问和压力,主动回到当时的湖南省省级贫困县。此后,他担任村支书达七年之久,把一个偏僻的贫困村、失控村变成了全省富裕村和“全国文明村”,村里还出了几十个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而他本人也成长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共十六大主席团成员。
吴奇修式的青年人是可贵的,因为他们走向农村,并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基于对农村的深刻感受与忧患意识,基于对人生选择和自主创业的理性思考。“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誓言真真切切代表了他们将知识和理念带到农村去的心声。
当然,青年学子到农村建功立业,并不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在他们背后,有党和政府的长远规划和政策支持。在宏观层次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为青年学子服务农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服务西部志愿者行动”、“三下乡”、支教等常规活动成为联结大学生与农村的有效途径。相对于个体行动而言,这些举措彰显了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爱和责任,青年学子“用自己的眼睛看真实的中国”,也因为爱和责任,他们在基层挥洒青春,将自己的生命与脚下的热土永远连在了一起。
光明论坛
本栏电子信箱 pinglunbu neamc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