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为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当时刚从美国回国的哈佛大学博士后胡文杰,听到郑州市“引博”的消息
我认为在“引博从政”方面,要避免三个误区:一是目中无人型,即看不到人才。一些用人单位对如何使用人才“胸中无数”,有恐惧感,引进了又不知道怎么用,对国际化人才在中部的重要作用更是认识不够。经验表明,中部地区缺乏国际化人才的关键问题,是因为国际化人才在中部难以找到具有挑战性的事业,难以让他们安心创业和缺少相应软环境。因此,重要的是善于出题目,找准问题所在,请这些人才共同把脉、会诊、奋斗。二是坐失良机型,即守株待兔,过于期待民间企业自发引进或者海外投资自发进入。“守株待兔”是农业时代的思维方式,要有针对性地与东部人才密集城市建立合作机制,互补共赢。三是只注重“国际化”的空头名号,而不注重人才的真才实学。殊不知国际化人才重点不在是不是受过国际化教育,而在于国际化的视野和胸怀。对国际化人才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用起来”,而且要用出效益来。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对国际化人才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重战略,利用优势吸引更多的外智、外资。国际化人才应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有能力走南闯北,具有某种国际领先的专业技能,特别是高新技术研发和组织管理能力;拥有成熟的国际人脉资源(国际级战略家)、资金网络(风险投资团队)和技术网络(跨国公司研发网络)。研究表明,目前中部地区迫切需要决策咨询型国际化人才。他们能提出切合实际、与国际接轨的中部发展战略思路和决策建议,国际化人才“既能出招,又能上阵,还能取胜”。
人才是企业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倍增器。中部崛起首先需要管理执行型国际化人才。这种人才具有综合才能,具备一到两个专业的顶级人才,能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巧妙、科学地运用于决策目标实现的具体环节中。在事业发展中,带领团队完成持续健康发展目标,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建设、劳民伤财。二是有国际市场经验的企业家。垄断信息理论认为,企业家所掌握的信息,对交易对手的判断以及企业家的“成事能力”是企业人力资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关键因素。对中部崛起,应制定中长期“引进与培养”、“培训与整合”计划,把促进国际化人才与本土化人才相结合,实现“海归”、“土鳖”互补共赢。第三是信息技术类国际人才。这类人才不仅在技能上精益求精,又能快速反应,准确判断国际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即“泥鳅”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