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明清涉商诗文及其文化价值

2005-06-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柳燕 我有话说

明清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经营方式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工商市镇不断增多,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在手工业中出现并有新的发展。这些变化,使原来备受文人冷落的经济领域和商人群体进入文学家的艺术视野,不仅通俗小说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被视为正统文学的诗文也开始予以关注。首先是表现商业活动: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馀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高启的这首《卖花词》展现了商业经营活动的完整过程,而且成功塑造了一个痴心花事、承诺售后服务、热情坦荡的商人形象。

张岱《西湖香市》一文也留下了明代商业经营活动的珍贵资料。一是市场性质定位 西湖香市是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季节性市场。二是商品类型和经营特点 商品或为农牧畜猎产品,或为小手工业品,来源单一;农民或提篮小卖,或摆摊出售,市场格局散乱。三是商品价格与价值不平衡 许多名贵商品的价格比不上粗俗产品,顾客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都较低。四是低层次的经营目的 商人交换商品只为换取必需的生活资料,对积累财富扩大生产经营往往不会顾及。因此,西湖香市是脆弱的,明末因遭受天灾和兵燹而萧条冷落,乃至消失。这类作品在明清诗文中尚不多见,但它们的典型意义和价值评判倾向,应引起研究者关注。

其次是表现在抒情言志作品中鲜有提及的“俗人”、“俗事”、“俗物”。“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王士?《真州绝句》 ,经营场景的描摹颇有安宁、和谐之态。汤显祖《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借“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影射当局横征暴敛,商人苦不堪言;郑燮《潍县竹枝词》“行盐原是靠商人,其奈商人又赤贫 私卖怕官官卖绝,海边饿灶化冤磷”,表现对盐商的深切同情。明清诗文对明中后期苏杭地区商业繁华多有描绘 “带城灯火千家事,极目帆樯万里船” 文徵明《月夜登阊门西虹桥》 ;“珠寺翻为歌舞池,青山尽是绮罗情” 黄省曾《虎丘咏》 ;唐寅《阊门即事》更不无自豪地描写苏州商业中心美女轻歌曼舞、金钱运转不息、交易彻夜进行的景象。袁枚写过不少涉及钱财的诗,仅点明咏钱的就有三题九首,中有 “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一反文人轻视金钱、推崇安贫乐道的传统,肯定了人的求富欲望。

三是讴歌商人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使代表人类精神生产的文化形式也逐渐商品化。宋代创设瓦舍勾栏,市民娱乐性消费和艺人谋生性盈利公平交换,使戏曲艺术烙上了商品意识。明清时期,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文化消费。积聚了大量财富的商人们表现得最为踊跃,他们或购买书画,结交文士,或蓄养戏班,聘请演员,或召集各地戏班汇演。郑燮“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板桥润格》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题画竹》 已透露此中消息。侯方域《马伶传》叙“新安贾”慷慨出资,招揽演员对台竞演,让观众在对照评比中自由选择观赏对象。这类似残酷的市场淘汰制,促使戏曲艺人不得不磨练高超技艺赢得观众,否则就只有流落街头巷尾,随处作场。客观上,这对提高演员技艺,推动和促进戏曲艺术的发展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综观之,尽管涉商内容只是明清诗文的一角冰山,较之小说和戏曲,商人及其经营活动尚未得到更充分、深入的表现,却已昭示着封建中心话语的偏移倾向。虽然偏离的幅度和深度还远不足以撼动封建统治的经济根基和传统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更无法奢谈形成商人的思想系统,以推动社会向资本主义跃进,但传统诗文向商品经济的步步逼近,仍具有重要的文化认知价值。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中文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