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体育师资培养必须创新

2005-06-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采写:高建进 我有话说

黄汉升,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技术学科组组长。

教育周刊:

随着当前国内的“奥运热”,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不断兴起,人们开始对体育师资越来越关注起来。应该说,如今不仅是中小学校需要体育教师,社会上各阶层也迫切需要合适的健身、休闲、运动教师。这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产生影响。您认为当前我们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状况如何,能否适应这种新的需要?

黄汉升:确实正如你所说的,当前,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实施的基础上,体育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扩展,而新的知识又渗入体育领域,导致体育教育专业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并辐射到其他体育相关领域。社会的发展对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目前来说,我认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口径过窄,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在教学模式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计划刚性过强,弹性不足,限制了学生自由选择与发展的空间。课程设置划一并强调专业教育的纵向深入,必修课偏多,造成知识狭窄、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环节的设置,与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是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忽视人文精神教育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过于强调共性,忽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课程结构不合理,各类课程比例失调,普遍存在着专业课过专,基础课面太窄,必修课总学时比重偏大,选修课占总学时比例偏少,造成知识单一,能力不强,缺乏广泛适应社会的能力状况,不利于因材施教及发展学生个性。四是课程的科学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过于注重课程的传统性、继承性,而对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研究重视不够;过于注重课程的稳定性,而对新思想、新知识的吸收重视不够;忽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课程内容滞后于体育科技发展。

教育周刊:按照您的说法,看来目前不少人对体育教育这个专业还存在着误解,以为只要培养的人会几项运动技能、懂一些教练方法就可以了。其实体育教育也是一个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息息相关的专业。那么,您认为当前培养新型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应注重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黄汉升: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知识处于螺旋状的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决定了体育教育体系应当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体系,应当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不断地与社会保持交流、沟通,更新完善自身,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

我认为,创新性、综合化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时代体育教育人才的重要特征。因此,要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使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能够形成终身教育及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的训练,知识传授中要注意内容更新和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加强通识教育,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要加强综合性教育,拓宽基础学科范围,体现学科交叉融合。从强调专业对口向拓宽专业口径和增强适应性转变;从纯粹的专业教育向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转变;从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向多样化与统一性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教育周刊:您主持的课题组于9年前就开始着手进行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意见。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起草、出版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日前由教育部下发全国各高校执行。请您介绍一下新的指导纲要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黄汉升:纲要主要解决的是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以及如何设置这些课程。简单地说,我认为新方案在课程设置体现了“少而精的基础课,广而浅的专业课,多而泛的选修课,新而实的教育课”。

首先是拓宽了基础课程。拓宽的方向有3个: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设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等通识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而且要能从事其他的体育社会工作,为此开设了文理渗透课程,学科交叉课程;为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强化了计算机和外语教学等工具类课程,以培养学生国际间的信息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以及运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收集、选择、处理、交流、开发信息的基本能力。为提高新课程的适应性,使之与社会体育内容相衔接,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实施相吻合,新方案增设了特色课程和新型课程,学校可以建设校本课程,改变传统的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倾向,突出作为健身方法和手段的功能。还新设了残障体育,社区体育指导,休闲体育,体育学术讲座、户外运动,登山,露营,野外生存等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应用性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学科前沿动态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会生存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周刊新课程改革目前已经启动,而社会对新型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很迫切,您认为在多长时间里新课改即能显现出切实的成效?

黄汉升: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的不仅是课程体系的改革,更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也必定涉及到教师知识结构的变更,教材、教法的改革。我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随着社会需求的进一步强烈,它的成效将越来越具体地显现出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