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实现体育才能与智慧头脑的对接

2005-06-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闯 我有话说

■对话人物・袁爱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对学生有利:“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记者:

6月中旬,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校学生组成的中国青少年游泳队,在第十届世界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上夺得28枚金牌,是我国参加该项赛事成绩最好的一次。中学有游泳池并不少见,但中学培养出了高水平的游泳“国家队”,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想像的。

袁爱俊:我们实验中学游泳队是2000年组建的,水平一直处于北京市前列。2003年,我们与北京市体育局游泳运动学校合作办学,整合体、教两方面的优势,探索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的新路。在近年来的国内外赛事中,这支游泳队都表现出了很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应该说我们的探索是成功的。

其实,不止游泳这一个项目,我们在其他体育项目上也有相应的尝试。雅典奥运会前,我们把跆拳道纳入日常课程,还在学校举办了北京市中学生跆拳道比赛。全市700多名学生选手参加了这次比赛,学生们对这个项目更熟悉、更喜爱了。后来,我们的校友罗薇得到了奥运会跆拳道比赛的金牌,更在学生中引起了轰动。很多学生都把这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作为榜样、偶像,自觉地向他们学习。

有不少体育界人士与我讨论过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在现实社会中,运动员早已不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代名词,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传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是在初中分流,运动员一上体校就几乎放弃文化学习,这种模式很难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运动员,也容易造成人才的浪费。体教结合则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你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也可以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其他领域的专门人才。这才是对学生负责的作法,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全面育人:谁说体育尖子搞不好文化学习?

记者:我们见过很多“特长班”,甚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一种定式:体育好的学生,文化课成绩都不会太好,这似乎是一对难以拆解的“体教矛盾”。实验中学是如何化解这个矛盾的?

袁爱俊:我们没有给这些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单独成立什么班,而是把他们分散到各个班集中,在管理上,对他们绝不“特殊”。拿游泳队为例,他们上午上课,下午放学后参加训练,晚上还要上晚自习。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同班同学比起来并不差,有些还名列前茅。这次游泳比赛拿金牌的一个小队员,还获得了北京市“金帆奖”,那是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奖励,是很难得的荣誉。事实证明,体、教完全可以很好地结合,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样,他们的将来就没有了顾忌,作不作运动员,都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带队出访的游泳队教练张义亮告诉我,队员们一有时间,就拿出书本和作业进行学习,给人很好的学生气质的印象,不断有人问他们是不是参加奥林匹克智力竞赛的队伍。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他们几乎不用翻译,直接用英语与裁判员、运动员和观众交流,这令同去的国家体育总局的随行人员非常感慨。他说,同学们自信,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这在运动队中显得非常突出。

这些学生在实验中学这个环境中,与其他同学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体现了实现中学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这种理念在我们的国际交往中也得到了验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接收了我们的学生后,马上着手研究针对中国学生的招生办法改革,我们的学生不需要考“托福”、不需要提供高考成绩,只要通过多伦多大学的测试,就可以直升多伦多大学。对中国学生来讲、对多伦多大学来讲,这种改革都是突破式的。我们的学生在法国、美国等国家的优秀大学中都很受欢迎。

荣誉与责任:教育者要给学生提供科学的氛围

记者:很多老师都认为,学生“追星”是一件很不好的事,必须杜绝。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袁爱俊:“明星”对学生有示范作用。很多体育明星不光有出众的成绩,他们讲文明、守规则、尊重他人,给人很阳光很健康的感觉,学生们羡慕他们、喜欢他们是非常正常的。我们的学生运动员取得成绩归来后,同学们感到身边就有为国争光的人,集体的凝聚力更强了。罗薇夺得奥运会冠军后来到学校,她告诉学生们体育不光是比体能,更要讲文化和精神的结合,这些话同学们爱听,有榜样在这里,学生们也更容易理解。在历年的开学典礼上,我们请来过不少优秀运动员,像田亮、郭晶晶、刘国梁、郎平等等。2002年的开学典礼,我们确定的主题是“荣誉与责任――与世界冠军面对面”。同学们看到了扬威世界的中国乒乓球健儿,面对着7座世界冠军奖杯,无形中就记住了、理解了这个主题。这种教育是立体的,比老师说多少遍都管用。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让学生一定在体育上出成绩、拿冠军。我们希望孩子们热爱体育、热爱生活,有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我常对学生们讲,身体是“1”,成绩是后面的“0”。有了这个“1”,才会有100、1000,否则,0再多也没有意义。我认为,体育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气质。身心健康,这是一个人的基本条件。

我们要认清体育在教育中的位置。体育带给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让他们遵守规则,勇于创造,不断突破,加强团队意识,这些对他们的性格养成非常重要。比如在运动会上,我们要求学生的入场式有创意、有个性,而不是让他们整齐划一,“被迫”地绕操场走一圈。结果孩子们出了很多创意,给老师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推而广之,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上也是如此。我们的学生中有“状元”,也有奥运冠军,有各方面成功的人。

比尔・盖茨到我们学校演讲时说,要让孩子“建立成他们能够自己学习的信心”,我想,这一点也正是我们要做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