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炎热夏季须防脑中风

2005-06-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伯君 我有话说

进入夏季,骄阳暴晒和暴雨狂风的天气往往会交替出现。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石祥恩教授提示――在这样多变的天气下,中风往往会“不请自来”,有关临床统计表明,70岁以上老人夏季中风的比例甚至高于冬季中风的比例。所以老年人预防中风这根“弦”绝不能松。

石祥恩教授说,气温在32℃以上时,人体温度的调节主要靠汗液蒸发,每天大约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液。虽然出汗能带走热量,对防暑有益,可是排汗非常容易脱水。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血压低、糖尿病或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无异于“火上浇油”,因为他们对缺水的反应已不那么灵敏,身体一旦脱水血液就会更加粘稠,大脑就会发生严重缺血。年轻人可以进行心血管功能自我调节,但老年人调节功能很差,而且随着年龄增加,动脉硬化程度也会增加,所以很容易出现缺血性中风。

除了受外界气温和身体机能的影响,如果对生活细节不注意,不良的周围环境和饮食习惯也是导致中风的因素。比如,空调房间温度过低,与外界温差悬殊,出入房间时,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就会因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脑中风。

如果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引起腹泻,那么随着腹泻会排出大量水分,也会因体内血液黏稠而中风。而对老年人来说,抽烟、喝酒,特别是常吃油腻食物,使体内过多的脂类得不到清除,侵蚀血管,造成血管弹性变弱、血液黏稠,也是中风的易患因素。

石教授指出,随着气温的日趋升高,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尤其是原本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由于不能适应夏日的高温,很容易导致中风等脑血管病的发生,必须高度警惕、高度预防,一旦发生了症状,必须及时、积极到正规医院治疗。同时,他提出了夏日防中风的“四法则”――

法则一 :控温防暑。酷暑时节,人体血液大量流向体表皮肤进行散热,易致脑部缺血和中暑。这时可用电风扇、清洁空调控制室温,或用温水擦浴降低体温,并及时服用防暑药物。炎热易致血压波动,需注意监测、稳定血压。

法则二: 合理饮食。夏季出汗、腹泻脱水可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流动缓慢,饱餐厚味则会增加消化道血流而减少脑血流量,并引发高血脂、高血糖等症,损害动脉内皮细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症,成为诱发中风的隐患。为防止“病从口入”,需注意保持肠道清洁,每日进食蒜、姜、葱、醋、含乳酸菌类饮料,可抑制肠道有害细菌;及时饮水补液,绿茶、蜂蜜、牛奶豆浆、低糖天然果蔬汁、骨头蘑菇汤均可适量饮用;饮食上三餐适量,以清淡素食为主。多吃蔬菜瓜果、五谷杂粮,限量食用动物脂肪,蛋类、海产品则不可缺少。科学饮食不仅增进脑营养代谢,改善脑循环,也可健全肌体免疫系统,提高抗氧化能力,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避免中风。在合理饮食的同时,应不忘戒烟限酒。

法则三 :适当运动。包括加强脑力锻炼的冥想放松、阅读思考和增强体力的有氧运动,如户外散步、体操等,特别值得推荐的是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呼吸操,即每日2 3次,每次数十遍全神贯注地按不同快慢节奏运动横膈膜,有意识地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不仅提高肺活量,也能有效改善脑供血。

法则四:识别先兆。致死致残性中风发病前可有多种脑缺血发作预兆,如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呕吐、言语不清、吞咽障碍、面麻身木、无力抽搐、猝然跌倒、性格异常、嗜睡健忘、意识障碍等,若给予平卧休息、吸氧及改善心脑供血的急救措施半小时后,症状仍不缓解,家人应及时拨打120,送患者到有头颅CT和核磁共振的综合医院或神经专科医院,请专科医师诊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