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杂志中的老牌子有不少,可是像《青青电影》这样跨越好几个时代的影刊,似乎未见到第二个。
1934年4月《青青电影》创刊,一直出刊至1951年10月,“终刊号”是“出版第十九年第二十期”,哪里再有第二本电影
偏偏这最后一期着了水,品相稍受影响,但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8个字却鲜红地存在,这几个字表明时代已进入新中国。诞生于十里洋场的《青青电影》历经“孤岛”时期、沦陷时期、抗战胜利,步入了新时代,它比其他影刊幸运,跨时代刊物的适应性是如此强壮 每一次时代变迁,无疑都会使一批杂志倒掉,这也是判断某一期杂志是不是“终刊号”的窍门之一,判断终刊远比判断创刊难得多,创刊还用判断吗?
还有一个现象亦值得探讨,《青青电影》的主编一直是严次平担当。严次平是严华之弟,严华与周璇的婚恋史懂点电影史的人都该知道。最近我才惊讶地知道,许多人包括已经有了些阅历的人甚至是搞电影的人,居然不知道周璇其人,甚至给他看周璇照片也认不得。既不识周、那就更甭提严华了。我保存着一张周璇与严次平在一起打球的照片。
一个拿刊物当事业的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时局中坚持这么久。进入新时代,《青青电影》依旧保持鲜活的报道风格,只不过在遣词用字上多了一份谨慎,花边新闻也少了不少“花边味道”。像首页的一条消息“顾而已领导摄影队,《国仇家恨》在马路上拍外景,群众包围争看大明星,陶金怕羞避入水果店。”这则消息搁以前准保会用另外更扎眼的词句了。陶金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里演张忠良的大明星,怎么会“怕羞”呢?另如“领导”、“群众”也绝非旧影刊善于选用的字眼。
还有一条报道也很有新意――“旧式结婚,浪费财物!公证结婚,省钱省事!”在标题下附了两张图片,一个是“谢家骅韩兰根在《有求必应》片中的旧式结婚镜头”。与其形成反差的是穿着人民装的“白杨蒋君超在人民法院中公证结婚时情形”。电影明星结婚,是新闻界求之不得的猛料,像电影皇后胡蝶的婚典,极尽隆重排场,而今像白杨这样的大明星,也只是一张极普通的照片,像排队买一样东西。社会变迁,移风易俗,从一本普通的影刊中也充分表现出来。
惟有一处,《青青电影》还保留着旧时影刊的作法,一一详细回答影迷的来信,连演员生活隐私也照答不误,家庭住址也是公开的,如秦怡的住址“上海圣母院路一五七号内1号”,李丽华住址“香港九龙柯士旬道69号”。
《青青电影》的终刊,表明中国电影史前半段的结束。流光碎影,蓦然回首,电影掀开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