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低保”家庭孩子读书无忧
家住长虹小区的张颖,丈夫6年前去世,剩下她和12岁的女儿王丹相依为命。因年纪比较大,又没文化,张颖一直找不到工作,家里背了很重的债务,王丹面临失学。
如今,小王丹可以安心读书了。她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大部分已减免,此外还可以每学期从街道办事处领到一定的助学金。每个月360元的最低生活补助,也能够保障她们生活。让小王丹受益的,是庐山区对低保家庭和贫困学生开展的帮困助学工程。庐山区从去年开始实施的“爱心扶苗助学工程”,旨在保障低保家庭子女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今年起动的“两免一补”工程,使所有城市低保户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均可享受免教科书费、免杂费待遇。按有关规定,农村特困家庭学生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主管部门核准,可减免学杂费、书本费,或者获得一定的救助金。
读大学,贫困户孩子有保障
去年初,庐山区开始着手解决“低保”家庭大学生就读问题。据介绍,按救助规定,凡是当年考取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的贫困生,通过申请,可获得一定的入学资助。救助后仍有困难的,可向社会征集资助。赣北商城社区的陈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却因父亲去世、母亲卧病在床而不得不靠低保生活。去年秋天,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昌大学计算机专业,然而高昂的入学费用让他的大学梦可能成为泡沫。这时,帮困助学工程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陈星领到了1500元的助学金,顺利地踏进了大学校门。陈星说:“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是政府帮了我。我将来会帮助更多的贫困生。”
合理筹资,花钱不多办大事
资金筹措难,往往是各种救助行动的瓶颈。庐山区在实施救助工程中摸索出一套合理、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财政支持;二是社会和企业捐赠;三是市场化活动收益。现在,该筹资方式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教育、民政部门都设立了专户,专款专用。各乡镇街道根据在校生平均人数,向帮困助学金交纳一定额度的资金,市慈善机构每年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该区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通过广泛组织各种社会捐赠活动帮困助学。
此外,庐山区不断探索新的救助方式,对帮困助学工程进行配套、补充和完善。全区各级学校广泛建立本校的帮困助学基金;一些中小学校还开展了“一帮一”活动,引导家庭富裕的孩子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