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北京市(包括郊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普及英语课程,并且是必修考试科目。英语地位和作用水涨船高,同语文、数学等科目并驾齐驱。然而,过早地开设英语课不仅挤占语文、数学以及文体活动时间,加重小学生的负担,而且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往往会急功近利,提前透支,拔苗助长,得不偿失。
英语师资缺
大量引进国外教材,却使用中国“教法”20多年来,国内曾一度是亿万人手捧一种中国式的英语教科书学习,许多人多年反复学习英语,但始终是“许国璋二册”的水平。现在,中小学的教科书多是引进的国外教材,虽然内容变化,但也有盲目照搬之嫌,并没有考虑我国儿童的文化和心理差异。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墨守成规,让学生“死记单词”,孤立让孩子默写英文单词,考察音标、语法等,把英语当成“数学公式”或死板的格式去教学,孩子们花费不少心血,到头来很可能还是“聋子、瞎子、哑巴”英语。
过早学习英语,很容易“透支”刚刚学习外语,孩子感觉新鲜,家长也会为孩子的几个英语单词或几句对话感到欢欣鼓舞。实际上,这多是“泡沫效应”,“雨过地皮湿”,孩子学会的一点英语很快被忘记。过早开设英语,容易提前透支,反而会影响中学学习兴趣,表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
要“走出英语越早学越好”的误区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双语语境条件,况且更不能把孩子的早期教育仅仅局限于学习英语。一些精明的商人,利用社会上对英语的迷信,把英语推向刚满周岁的婴儿。试想,连母语还讲不清楚的儿童,又如何学好外语。良好外语的作用是沟通,好翻译的基础是熟练掌握包括母语之外的一种以上的外语。学不好母语,怎能翻译,怎能沟通?
英语学习成本过高多年来,我们花费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太多。然而,国内培养的真正优秀外语人才却寥寥无几。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要占到所有学习时间的50%以上。有的一些大学生把三分之二的学习时间花费在英语上。但90%以上的英语学习者却不具备简单的听、说、译特别是口译的能力。从小学开设英语必修课不仅不能解决上述问题,还会进一步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加大一生英语学习成本。
良好的母语基础是学习外语的关键对于小学生来说,首要的任务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们从小打下良好的中文(母语)基础。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首先必须掌握的仍然是母语。限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外语教育应从初中以后开始较为合理,否则事倍功半,既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又耗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得不偿失。
今后,对于极少数条件具备的中小学学校,可以开设英语选修课,作为特色。也可以保留几所外语学校(虽然过去的经验证明效果并不好,学生知识单一,缺少专业知识),但一定要避免使英语考试、考绩(如少儿剑桥英语考绩等)与孩子升学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