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怀念大师,从做人开始

2005-07-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付小悦 我有话说
现象启功先生驾鹤西去,国人惊痛,一片哀悼之声。作为一代诗书画三绝的文博大家,启功先生的辞世使得我们视野中本就寥寥无几的国学大师又少了一位。联想到近年来相继辞世的钟敬文、张岱年、董辅?、陈省身、费孝通等老人,学界和媒体更惊呼“大师时代渐行渐远”。

评大师们渐行渐远,世纪老人渐次凋零或是风烛残年,而能当得起“大师”称呼的后起之秀却似乎少而又少。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难出大师?这是个庞大的话题,要涉及到时代环境、教育机制、学科现状等,不是本文所能涵盖;笔者在这里只说一点:大师与做人。

何为大师?首先自然要有巨大的学术成就;而不可或缺的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以启功先生为例:“直如矢,道所履,平如砥,心所企”,他以这首砚铭为做人原则;“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他取“坚净”二字为自己书斋的名称,这也正是他道德操守的生动写照。谦逊、豁达、幽默、重情、轻财,他的高尚人格已成为他名字的一部分。启功辞世,网上铺天盖地的哀悼和留言,无不提到先生之人品。启功先生著述等身,书画无数,然而圈外人却未尝会读,未必能懂,但他的人品,却是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都会感动的。当年笔者在北师大读书之时,启功先生已是高龄,深居简出,七年之间笔者也只是遥遥相望几面、听过一次讲座而已,但先生之人品却在学生当中口耳相传,几成传奇。李瑞环同志曾在一次为启功先生召开的座谈会上说:“今天能有这么个场面,是和启功先生的人品有着直接关系的。”的确如此。

然而,我们今天的学界呢?从某教授嫖娼事件到某教授涉嫌以性交易泄露研究生试题事件再到某研究员涉嫌借出国访问之便先后帮六位“妻子”滞留美国不归事件,前一阵接连出现的几起负面报道,引起人们对当代知识精英的人品的诸多质疑。虽然只是少数,但毕竟暴露了当代知识分子道德建构的一些问题。启功先生曾在《自撰墓志铭》中谦称“中学生,副教授”,此“副教授”与彼“教授”相去何止千里万里!

时代呼唤大师,不仅是呼唤大师博大精深的学问,也呼唤知识分子的人格力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