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尚长荣:做戏剧创新的推动者

2005-07-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丽萍 我有话说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成为继李默然之后中国剧协新一届领导人。

从外表看,胖胖的尚长荣乃一和善老者,全然没有主席的威严。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只想好好演戏,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大奖后,还想在舞台上再塑造几个角色。为了艺术理想,1988年他舍弃了陕西省京剧团团长的职务和五室一厅的宽敞住房,怀揣剧本,只身闯入上海滩,与上海京剧院合作演出了被称作新时期最佳剧作的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1991年正式调入上海京剧院后,一直没有任何官职,只是一名普通的演员,相继排演了《岐王梦》、《贞观盛事》和《廉吏于成龙》等新戏,先后三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当今剧坛仅有的梅花大奖获得者。

其实,自1993年至今,尚长荣一直担任上海市剧协主席,而上海戏剧近年成就有目共睹。如今统领全国剧协,他觉得责任和压力都很大,因为上一届剧协领导班子干得很出色,六年来举办了三届中国戏剧节、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以及倡议学习豫剧大师常香玉、做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影响大的活动,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今后五年的工作,他虽没有宏大的施政纲领,但仍显得信心十足 “中国剧协不是机关,而是戏剧工作者之家,应该为戏剧界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我当这个主席,就是要多为大家服务,推动中国戏剧的发展。”

“剧本荒”是目前全国各地剧团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这反映了戏剧创作存在的问题。尚长荣认为,剧作家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生活,到人民群众中去,发现生活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富于艺术创新、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戏剧作品。他特别强调戏剧的创新。他说,当年他怀揣《曹操与杨修》的剧本,先是找到京城,但无剧团接纳此戏,后来到了上海,此戏才得排演,且好评如潮。之后的《贞观盛事》和《廉吏于成龙》等新戏,都获得了成功。尚长荣深有感触地说 “戏剧要跟上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不能拘泥于原汁原味,不能只满足老观众而失去青年观众,失掉青年观众就是失掉了京剧的未来。”说到如何创新,他认为创新并不是只演现代题材,古典也并非不时尚,关键要看赋予何种精神内涵。让他觉得遗憾的是很多创新都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今后中国剧协要加强戏剧理论研究工作,希望戏剧理论研究能有所突破。

改革体制、走向市场是近年各地剧团的一致行动,成功者令人欣喜,失败者亦不在少数,而近年大批涌现并势头颇旺的民间职业剧团,成为戏剧界的新生力量。尚长荣表示,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戏剧家和戏剧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中国剧协在今后要积极关心、扶持和引导民间职业剧团的成长和发展。目前民间剧团在数量上已超过国有剧团,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体制外戏剧从业者,他们在当前的戏剧实践中日渐活跃,对他们的团结、服务、引导、管理已成为剧协需要关注的工作内容。剧协要深入调研民间剧团和从业人员的现状,在事业发展、艺术创作、人才培育、资质认证、权益保障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帮助。尚长荣还透露,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还戏于民也是今后剧协的重要工作,具体是 组建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送戏下乡,下基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举办以“三农”题材为主题的小戏艺术节,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适当时候创办“中国农民戏剧节”,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体来讲,戏剧行仍比较清贫。说到此,尚长荣认为一个优秀的戏剧工作者,一定要力戒浮躁,不怕吃苦,耐住清贫。“艺术上无捷径可走,取巧、猎奇和只靠外包装都是不成的,要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他透露,“德艺双馨”一直是中国剧协所倡导的,广大戏剧工作者要自律,并自我约束。而他本人,则以“人之患以为是”为座右铭,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头脑,做好剧协的工作,演好每一部戏。(人物素描:郭红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