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双汇:名牌是这样炼成的

2005-07-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李天良 我有话说

今年春天,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河南双汇集团以上年销售收入逾160亿元的业绩,首次荣登行业榜首。从1984年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小型肉联厂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20年中,双汇以每年销售收入均增45%的速度,锻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成功品牌。

围绕

“农”字创品牌

河南是农业大省,从上个世纪中期,双汇集团就确立了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加工上项目的发展战略。十多年来始终坚持这一战略不动摇,以扩大肉制品加工和屠宰加工为主导,拉伸产业链条,配套建立饲料、养殖、化工、包装、生物工程、生化药业等相关产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分三期在河南漯河和全国建设了功能齐全、主业突出、辅业配套的双汇工业园,在全国10多个省市建立了20多家现代化的工业基地。每年可消化生猪2000万头、活牛50万头、羊100万只、10万吨鸡肉、4万吨鸡蛋、5万吨植物蛋白等,带动了周边地区种植业、养殖业、屠宰加工业形成260多亿元的产值,吸纳150多万农民走出农村,由农业向工业转变,每年通过养殖业可以转化粮食1000多万吨,推动了河南和中西部农业结构的调整。

在此基础上,双汇集团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营销模式,在河南省以及省外建设双汇肉类连锁店,配备了300多辆冷藏运输车辆和配套设施,保证运输过程冷链不中断,确保双汇产品从出厂到销售整个过程的安全,结束了传统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

以人为本做品牌

双汇的领班人在实践中体会到,如今的品牌竞争,已不再是单一的产品或技术等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他们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机制,营造了“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仅“十五”期间,双汇就先后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留学归国等高素质人才5000多名。在人才引进的同时,双汇更注重培养人才,先后通过MBA培训、外出学习、技术交流等手段,全面提升了员工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营销管理水平。

为解决企业在做大同时带来的市场反应速度慢、决策周期长等不良弊端,双汇集团建立了标准化管理模式,从立项投资、建设招标、定岗定员、各个专项管理等,明确岗位职责,规定流程要求,确定考核标准,保证了项目投资、运作和管理的统一性。

人的质量带来了产品即品牌的质量,进入新世纪以来,双汇以国际标准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包括ISO9001、ISO14001、安全食品体系、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化验室检测体系、HACCP体系等六大体系的综合标准化管理体系。同时,公司严把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和流通销售关,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实现“采购到源头,销售到终端”控制模式,确保原料质量。

持续创新强品牌

双汇集团始终把提升技术水平、创造适应市场消费的产品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营养、安全、方便、卫生的饮食文化注入到双汇产品当中去,不断创新产品,引导消费。以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为契机,投资3000多万元在双汇工业园建设了功能齐全、装备现代的技术中心,聘用了一批研究生、博士生进入管理和科研领域,还聘请美国、意大利等国的肉食专家为技术中心的高级顾问。目前双汇集团已形成了400多个肉制品系列,并创造性地开发出了适合我国市场安全卫生的冷鲜肉产品,利用冷分割技术使冷鲜肉产品达200多种。

为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双汇先后投资数千万元,组建了专业化的软件公司,建设了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硬件系统,对企业的采购、销售、生产、物流、财务、库存等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建立了此过程中的五大管理系统,加快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速度,提升了信息汇总的效率。使双汇集团每天的上万个品种采购,上万个订单下达,上万吨货物流向,近亿元的资金流动,动态的库存管理,实现了信息化整合,确保快速、高效、安全、准确的运营。

二十年拼搏创新缔造双汇百年伟业;双汇人敬业诚信奔向世界行业三强。双汇集团主办公楼前的这副对联,是他们20年发展的真实写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