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透视红树林

2005-07-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贾天杰 郑北鹰 我有话说

去年岁末印度洋地区海啸灾难过后,人们发现,沿海森林植被对降低海啸的破坏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日,由国家林业局等12个部门联合开展的“关注森林――绿色海疆万里行”大型宣传采访活动得到的众多事例也证明 红树林可显著降低台风暴潮和海啸对海岸国土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什么是红树林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它幽秘神奇、倚海而生,潮涨而隐、潮退而现。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说,红树林具有发达的根系和繁茂的枝叶,它们盘根交错能牢固扎根于海滩淤泥中,形成一道与海岸线相平行的天然屏障,尤如一道绿色长城,可以有效地促淤消浪、阻滞海潮,抵抗猛烈的风浪冲击,有效地保护海岸,减少强热带风暴和海啸所带来的灾害。据测定,50米宽的红树林带可使1米高的波浪减至0.3米以下,红树林纵横交错的地上根系促使粒径小于0.01毫米的悬浮物沉积量增大,淤积速度是附近裸滩的2倍至3倍,使林内泥沙淤积速度加快,有效减少海岸侵蚀。因此,红树林体系是海岸生态防护林的第一道屏障,在防浪减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红树林又是天然的污染处理系统,它可从水中吸收大量的富养成分,有效地抑制生物的超常繁殖,减少红潮的发生。因此,红树林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对象。据专家们保守估计,中国红树林体系总的生态功能价值为每年23.7亿元。这其中还有大量的直接和间接价值没被计算在内,如景观生态价值、湿地系统营造价值、风险及污水去除价值、降低赤潮发生频率、自身药用价值、经济用材价值等等。

遭到严重破坏的红树林

赵学敏说,我国曾经是红树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红树林面积为4.83万公顷。然而由于长期遭受围垦、挖塘养殖和开发建设用地以及海洋的严重污染,使红树林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很大破坏。近40年来,我国红树林面积由4.2万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特别是在《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多年的今天,有些人无视国家法规,急功近利,仍然在大片地砍伐红树林,包括几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砍伐破坏,其中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砍伐红树林为甚。全区原有红树林22387公顷,到1993年仅剩5654公顷。在面积迅速减少的同时,红树林质量也不断下降,目前我国现有大量的红树林低矮、结构不合理,也使得抗台风暴潮的能力受到极大影响,造成华南沿海的海湾与河口地区的生态失衡,至少85%的海岸没有红树林庇护。狂风巨浪长驱直入,严重威胁沿海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红树林资源锐减后,海滨生态环境恶化、滩涂海洋经济动物产量下降60%―90%、近海鱼苗资源明显下降、珍珠养殖出现危机、赤潮灾害日趋严重、海洋国土侵蚀、港口淤积率提高、台风暴潮经济损失急增、滨海置荒土地增多及海洋景观日趋单调。

2003年7月24日,十五号台风横扫了广东省台山市,冲垮堤围、围坝,海水淹没村庄,损失700多亿元,只有4650米的堤坝由于其前面有红树林保护而安然无恙。

1996年9月,雷州半岛遭受历史罕见的强台风袭击,最大风力达12级,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团结堤和安圹堤,被冲破100多米,损失严重,而有红树林带保护的斗伦、金帮等4个堤,仅损失了少量的土方,岸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未受影响。

2003年第七号台风“伊布都”登陆时,浪高达三四米,在5000多亩红树林的保护下,广东省恩平市横陂镇的10公里海堤安然无恙,而另外5公里没有红树林的高级海堤,被狂风巨浪冲毁,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保护和恢复红树林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长卓榕生说,红树林资源下降原因有五,管理部门多,造成责任和义务不明确,政多出门,红树林就像个苦命的孩子,由于它生长环境的特殊性,涨潮时他在海水里,退潮时他又像在大陆,林业、海洋、水产、环保、土地、地方乡镇村等部门都是他的爹,都可以签字把他卖了,可当事情败露后谁也不认账。二是红树林保护管理法尚未出台,人们环保意识欠缺,不知道红树林还有那么多的用处和说法,以为只是保护区内的不能砍,没想到保护区外的红树林也不能砍。三是缺乏全国红树林建设和保护规划。四是有关红树林的科研基础薄弱,科研工作不能满足红树林建设的需要,制约了红树林的发展。五是资金投入不足。

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是沿海生态建设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进一步加大红树林的保护力度,尽快恢复红树林资源,提高红树林质量,已是刻不容缓。

不久前,国务院领导同志相继就沿海防护林体系和红树林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有关部门将红树林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规划,明确了建设任务,红树林建设即将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